全国影城和电影银幕数量在过去几年中快速扩张,而扩张的方向是三四线城市,业内称之为“小镇青年”概念。全国银幕数量60079块,全年新增9303块,同比增长18%;同期影院总数11146家,同比增长12%。事实上,这已经是自2013年来,连续第六年出现银幕增速快于票房增速。2018全年,票房同比增速为9.1%。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电影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三四线城市的电影市场有很多问题。三四线城市对春节档、国庆档较为依赖,原因是外出人口的回流,但在人口回流的旺季之外,影院的房租、人工等长期运营成本仍需支付。影院向三四线城市、中西部地区的扩张,一方面是基于对未来城镇化预判的提前布局,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助推因素,则是政府补贴。按照2018年底出台的最新补贴计算,安装巨幕、激光放映设备的影院,可获得不超过50万元的补贴。
对于中西部、县级市新建的影院最高可获得30万元的补贴;新建或改扩建后加入城市院线的乡镇影院,还可获得最高30万元的补贴。此外,不同地区还普遍有不同程度的房租、税收等地方补贴政策。普通放映厅的平均单座投资成本普遍在1万到1.2万之间,一间普通放映厅整体的装修成本在60万到70万元之间,政府的补贴相对可观。
按照“先建后补”的政策,国补一般在影院落成开业后两年内陆续到账,而地补多数持续三年。在这期间,影院能够依靠补贴生存,但在“断奶”之后呢?不考虑房租过高或过低的特例,大部分体量正常的影院全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以上才能保证盈利,而目前绝大多数三四线城市影院全年营收只有600万元到800万元,亏钱成为常态。国内影院数量自2012年起快速扩张,当年增速31.4%,其后历年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