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传统电影放映盲区,多为老少边穷及农村地区。人口及消费水平的限制,导致在这些地区建设线下实体院线并不可行。突破上述电影放映盲区,让所有群众都能看上最新的电影,关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移动电影院的“横空出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
何为移动电影院?即通过下载移动电影院APP,把手机变成放映机,把屏幕变成银幕,通过手机完成电影院一人一票的付费观看,收入计入电影票房。移动电影院刚诞生时,质疑声有之,批评声有之,其中反对最强烈的是线下实体院线,他们害怕被移动电影院抢了蛋糕。一年的实践表明,线下实体院线并未被抢走市场份额,而中国电影市场的蛋糕却越做越大。
2018年我国拿到电影公映许可证的影片有1082部,遗憾的是,其中三分之二没有机会进入院线。即便是进入院线的电影,首日排片不到1%的超过60%,不少影片都是院线“一日游”。移动电影院注册用户突破百万,在移动电影院上映的新影片超过100部,总观影人次已经达到200万,总票房突破5000万元。
同时,移动电影院也用事实证明,那些无法进入实体院线的影片并非没人看,而是需要在细分市场找到自己的观众。传统电影的发行放映模式,采用的是广撒网的方式,影片目标观众在哪里完全不清楚,而“借助于大数据,移动电影院可以面向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进行分众分区发行,把合适的电影送给合适的观众”。
纳西族首部青少年励志电影《寻找雪山》,在移动电影院上映后,通过在细分市场的精准推送,目前观影人数超过2万,相当于全国纳西族人口的10%。
今年春节期间,移动电影院在青岛进行分区发行,为当地观众上映了26部影片。其中,《四个春天》在移动电影院的观影人数超过同期实体院线的3倍;《大侦探霍桑》在移动电影院的观影人数超越实体院线的近10倍;《梦境之源》在实体院线排片仅有0.7%,卖出去40张票,而在移动电影院有9.2万人观看了这部电影。
大量看似冷门的电影,在移动电影院找到了观众,获得了票房,中国电影市场的蛋糕也随之越做越大。或许正如高群耀所言,移动电影院与实体院线,并非谁取代谁,而是互补的关系。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影发行放映模式,移动电影院做大中国电影的增量,不仅体现在国内,也体现在海外。
尽管中国电影总票房已突破600亿元,也出现了动辄几十亿元票房的大片,但却很难“走出去”。“海外市场的电影院线都掌握在人家手中,人家不给排片,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此前《战狼2》《红海行动》等在国内火热上映时,很多海外华人华侨、中国留学生想看而不得,就是因为当地要么没有排片,要么排片太少。“所以,我们只能另辟蹊径,开拓出新的放映渠道。”
2018年11月,移动电影院与华为签署海外合作协议,落地意大利、西班牙,覆盖两国共计50万华人受众。在5月9日的发布会上,移动电影院公布了“2019出海计划”:今年将落地美国、加拿大、韩国,以及拉美、中东、北非及欧洲等其他地区。计划完成后,移动电影院将实现中国电影在全球五大洲的海外放映,为中国电影创造海外增量。
移动电影院的一系列“出海计划”,不仅能更好地帮助中国电影走出去,还能把在海外相对分散的中国电影受众更好地通过虚拟方式连接起来。“过去,要把这些受众聚集在一起看电影是很难的事情,而互联网的移动终端有一定社交功能,受众可以通过电影这个载体,更好地进行文化和情感交流。”
一年前,移动电影院刚诞生时,略显“简陋”,因无法在窄小的手机屏幕上获得观影的视觉快感而被不少影迷吐糟。如今,进行了17次更新、进入了2.0版本的移动电影院,通过与VR一体机厂商合作,已能带来3D观影效果。观众通过VR一体机绑定移动电影院账号,就能实现移动巨幕体验;而通过智能手机配合VR眼镜就能实现移动3D效果。
5月9日,奇幻电影《阿修罗》上线移动电影院,是在移动电影院上映的第一部3D影片。《阿修罗》制片人杨真鉴曾对在移动电影院上放映《阿修罗》比较迟疑,担心无法呈现影片本来的视觉效果。亲自观看后,“移动电影院的移动巨幕效果让人惊喜。”
除了视觉体验的升级,移动电影院V2.0全新推出“约亲友”“约影迷”“专场”和“首映礼”四大新场景。每位电影观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社交喜好,自由选择二人、百人和千人模式,进行观影社交的深度体验。以二人场为例,观众既可以选择约亲友,享受触手可及的幸福,也可以选择约影迷,寻找未曾见面的“老友”。而在“专场”,观众可以与各路影咖组成百人团,互相提问交流,领略电影里的全世界,实现自我表达和知识分享的双重愉悦。进入千人模式的“首映礼”之后,观众既能选择心仪的电影先睹为快,也可以跟主创互动。
“移动电影院V1.0实现了观众‘随时随地看电影’的愿望,而移动电影院V2.0则实现了观众‘随心所愿看电影’的心愿。移动电影院V2.0的问世,将极大促进观影社交化,并掀起观影互动的新潮流。”
相关研究报告
电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