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板一拍,灯影一亮。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戏,始于两汉,盛于明清,已经有数千年历史。生于陕西华县一个以皮偶制作为主业的村庄,汪海燕对皮影雕刻这种传统手作艺术可谓耳濡目染。她的父亲汪天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陕西华县皮影戏的代表性传承人,已经从事皮影雕刻50多年。
如今,汪海燕已经有了父亲的风范。汪老先生不仅把与皮影相关的各种技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汪海燕,也把他对皮影执拗而朴实的感情传给了她。小的时候,我的玩具是皮影;长大后,我的爱好变成了皮影;成年后,我的工作是皮影;而现在,我的生命就是皮影。
可是,如今已经不流行看皮影戏了,城里很难找到固定的皮影戏剧场。皮影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甚至面临危机。在使命感的驱动下,汪海燕改变思路。她创立了皮影工作室,几年来,和父亲率领一班资深皮影工匠,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艺术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在传统艺术戏剧人物之外开发出卡通人物、大幅壁挂、系列套组等多种产品,受到大众的欢迎。这些创新都得益于客人的多样化需求,客人的要求不尽相同,在操作实现的过程中,常常会带来不一样的灵感。
品牌是时间塑造和品质打造出来的,全程手工、挑剔细节、设计创新,是她不变的坚持。图样设计要有意境,潮皮得干湿适中,雕刻不能偏差一毫米,差一点整张皮影就废了。随着皮影逐步从专业表演者的工具走向大众市场,现在,老人过寿、小孩满月、结婚大喜等各种喜庆之时,购买皮影的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