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传承出版人作品的生命延续

2019-05-13 02:47阅读:118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出版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出版社就是要出版能够传之后世的好书,这是一个出版人生命的延续。人会老,但如果你编了一本或一套好书,你的生命就会因书的存在而永葆青春。“跨世纪文丛”,长江文艺出版社的镇社之书。丛书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陆续推出7辑,先后收录67位当代作家的作品,被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里程碑。

1992年,一套“跨世纪文丛”横空出世。在那个港台作家的武侠言情作品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严肃文学走入低谷的年代,出版社与策划人一次推出了格非、苏童、余华、方方、池莉等文学新锐和先锋派的作品12册,可谓是一大壮举。结果一炮打响,第一辑销售20多万册,一举扭转了中国文学图书市场上以武侠言情作品为主的局面。这套书后来陆续推出7辑,先后收录67位当代作家的作品,被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里程碑。

回想起这套书的出版历程,“出版社就是要出版能够传之后世的好书,这是一个出版人生命的延续。人会老,但如果你编了一本或一套好书,你的生命就会因书的存在而永葆青春。”

力推纯文学

通过集资、贷款接续出版

1992年立项之初,“跨世纪文丛”就秉持着纯文学的原则,因为文丛最初的设计,除了作家作品,还有“文丛缘起”、作家创作年表、评论家的综述,这就体现了它的文献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于是,长江文艺出版社对于收录作家作品的选择标准严格制定了三点要求:一是必须要纯文学的作品,不管年龄大小、名气大小,均以作品质量为选择的标准;二是无论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还是现代主义的先锋作品,丛书兼收并蓄,充分体现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三是要尽量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选择当时有影响的作家。

众志成城,文丛第一辑不负众望——首印6000册,在当时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字。随即,苏童的《红粉》连续加印,带动了这一辑中其他作家作品的重印。“第一辑出版后,出乎人们的意料,它得到了图书市场空前的响应,也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主流媒体对它都给予了一致的肯定,认为纯文学完全能够为图书市场所接纳,纯文学向图书市场‘挺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决定继续出版“跨世纪文丛”第四辑,理由只有两个:“首先,这套书是有文学价值的。其中的作家作品代表了当时的最新创作成果,不仅对读者,对于从事文学研究的专家而言,这套书也具有史料价值。二是我觉得,一家文艺出版社,要重在培养文学新人,虽然不少作家都是刚刚走上文坛的青年,但他们代表了文学的希望,出版人有责任扶持他们,肯定他们的创造精神。”

严格遴选

铸就新时期文学里程碑

产生影响后,不少作家不请自来,要求加入其中。文学界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如果没有进入“跨世纪文丛”,说明其创作水准还没有得到业内和专家认可。如张抗抗发表在原《中国图书商报》上的一篇文章中就写道:“自己若是不跨入‘跨世纪文丛’,一定是跨入那个文学新世纪的莫大遗憾。”

这套丛书主要收录当代作家,特别是青年作家创作的最新成果。当初的设想是,以小说为主,兼及散文、诗歌、纪实文学、文艺随笔。后来在实施中,除了周涛一卷是散文,张贤亮的一卷因为他当时没有新作,就选了他的评论随笔外,其余均为中短篇小说。

于是,“跨世纪文丛”中收录的既有以现实主义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作家作品,还有很多在当时属于先锋主义的实验性创作。无论是老作家王蒙的作品,还是新锐作家格非的作品,以及以后收录的残雪的作品,既体现了中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的实验与突破,也体现了当时中国出版的包容与开放。

由于“跨世纪文丛”坚持文学性作为选择的第一标准,很多专家认为文丛起到了“沉淀经典”和“文化积累”的作用,是“为历史留下当代人创造的文学财富”,是为“新时期文学作证”。许多专家和学者撰文称赞“跨世纪文丛”的文学史价值。“从实际效果来看,26年前,苏童和格非、余华、刘震云等人都还是刚进入文坛的新人,今天他们已经成为中国文坛的翘楚,不能说20世纪90年代的‘跨世纪文丛’没有起到些微的作用。”

“放在新中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文学出版历史上来看,这套书是文学界和出版界解放思想,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的体现,是文学创作繁荣发展的丰硕成果,与民国时期赵家璧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的价值不相上下。”“沉淀文学经典与培养文学新人”的作用,称得上新时期文学的见证者与里程碑。

相关研究报告

出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出版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出版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