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出版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片面地以经济效益来考核出版单位的业绩,极大地影响了从业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创新力和原创性的发展。因此,十分有必要进行纠偏,回归出版本质,重塑出版价值观,通过多种途径发力,提质减量增效,发扬工匠精神,多出好书,从以市场为中心过渡到以价值为中心,实现由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8年11月,出版业下一步发展明确了方向,强调要加强内容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出版管理,着力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出版体制机制,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出版业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担当和时代使命,而高质量发展则是新时代出版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与核心要素,是我国出版业今后发展的基本遵循和根本着力点。
回归出版价值本质,推动出版质量变革
质量是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出版业的立身之本,也是融媒体时代出版业的最大优势所在。而出版的本质是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传承文化,尽管历史上出版物的载体形式发生了多次变化,但其本质从未改变。片面地以经济效益来考核出版单位的业绩,也极大地影响了从业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创新力和原创性的发展。因此,十分有必要进行纠偏,回归出版本质,重塑出版价值观,通过多种途径发力,提质减量增效,发扬工匠精神,多出好书,从以市场为中心过渡到以价值为中心,实现由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高质量发展阶段。近三四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对出版高质量发展加以引导,并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控制与扭转,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减量提质增效。据中国版本图书馆CIP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各出版单位共申报各类图书选题277983种(包括初版、再版、影印版和部分重印图书选题,一个ISBN号计为一种选题),比2017年同期(307241种)减少29258种,同比下降9.52%。2019年,继续坚持宏观调控、压缩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原则,在近年总量基础上稳中有控。
高质量发展环境,倒逼出版社不得不转变以品种扩张带动规模增长的粗放式策略,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提高选题质量和层次,杜绝平庸出版,实施精品战略,打造文化精品,优化市场结构,实行供给侧改革,提高单品的出版质量和市场份额。
出版物质量管理工作专项化、常态化。国家出版管理机构连续多年开展图书质量管理专项工作和出版产品“3·15”质检活动,已经成为一项专项化、常态化的监督检查工作,并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
每年都对上一年度出版的图书进行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印制质量检查,同时加大对引进版、公版图书内容和编校质量的检查力度,分出版单位自查、省级出版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检查、国家出版管理部门抽查3个层面开展。质检结果将运用于多方面:首先,质量不合格图书,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分别接受行政处罚、全部收回不合格图书、不得参加当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撤销相关类别图书出版资质等惩处;其次,质检结果在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评价中占有一定的分值;再次,不合格图书名单将在媒体上通报。可以说,质量检查已成为出版单位和从业者头上悬着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无法不引起高度重视。
通过多年常态化的质量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出版同质化、编校质量低劣等突出问题,推动了出版单位提质增效、打造出更多精品力作,促进了全行业的质量意识和图书出版整体水平提升。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出版变革。有业界人士认为,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不是“三去”而是“补短板”,出版业既有结构性过剩,也有结构性短缺,所以“补短板”的任务很重。实现高质量的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优质的出版服务,是通过调结构补出版业发展的短板实现的。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增强创新能力,健全现代出版产业体系与市场体系,推动传统出版产业转型升级,带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告别数量扩张性发展,通过质的大幅提升来带动量的大幅增长,从而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四大路径实现出版高质量发展
出版高质量发展无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出版管理者统一目标、统一理念,高屋建瓴、做好顶层设计,驱动创新、内生发展,健全制度、人才到位,加强管理、狠抓落实,并不断探索、实践、总结、提升。笔者根据所在的福建人民出版社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结合行业观察,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大路径,逐步实现出版高质量发展。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做好出版工作,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提高政治站位,不忘初心,牢记出版的政治使命和文化担当,坚守出版的本质,守正创新。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严守政治纪律和出版纪律,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内容建设放在第一位、把提高质量放在第一位、把多出优秀作品放在第一位,把好出版端口。
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贯彻落实执行。出版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就是要保证出版物的质量。首先要有完备的制度加以保障,要有一套坚持质量优先、质量第一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包括选题论证制度、稿件三审制度、责编编辑制度、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责任设计编辑制度和设计方案三级审核制度、印刷质量标准和《委托书》制度、印前检查和样书检查制度、书稿档案管理制度,以及重大选题备案制度等,同时还要有狠抓落实、责任追究、奖罚并举的具体配套举措,不断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图书的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印装质量和装帧质量。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融合发展。紧紧围绕挺拔出版主业这个核心,把主业做强做优;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库存,提高产品的效益和质量。融合发展、数字出版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已成为行业共识。不断探索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创新内容生产和知识信息服务,利用平台延伸产业链,赋能出版高质量发展。
创新发展机制,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创新驱动发展,人才最关键。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出版社长期发展的基本保证。由于出版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出版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道德水准、专业素质、文化素养、文字功底。因此,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创新人才培养、使用、引进、考核机制,激发释放编辑的创新活力,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施人才战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培养一批脚力强健、眼力锐利、脑力强大、笔力强劲的名牌编辑,构建一支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的编辑出版人才队伍。
相关研究报告
出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出版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出版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