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儿歌作品不仅能启迪心智、陶冶情操,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增强孩子们对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认同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眼下,很多“00后”“10后”的孩子唱的,还是《春天在哪里》《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几代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儿歌。经典之作传唱久远无可厚非,不过多年来脍炙人口的新作却少了许多。孩子们“没有儿歌唱情歌”,确实让人感觉很尴尬。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艺术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经典的、得到社会各界公认的新优秀艺术儿歌作品,正处在一个青黄不接的阶段。
当代优秀儿歌作品有限有着创作主体力量不足、深入生活不够、缺乏推介推广平台等多方面原因。儿歌不是“小儿科”,对创作者来说,要创作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其难度不亚于创作一首成熟的流行歌曲,但是创作流行歌曲,可能靠一首歌就能成名,但创作儿童歌曲这样的际遇却不多。要使儿童歌曲创作和传播脱离困境,迎来助力创作和传播的良好环境,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这既需要儿歌创作者和传播平台更多关注社会效益,创造性地实施和参与“关心下一代”工程,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在政策上进行引导、在资金上予以扶持。应打通儿歌创作、推广、发行等各个环节,可在高校设置青少年歌曲创编专业,由政府或社会机构设立儿童歌曲创作基金,定期举办高水平的儿歌创作演唱大赛,引导音乐人和创作者主动写出既“走心”,又能赢得市场认可的优秀儿歌。这些都值得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