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2020年,戏曲艺术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近年来,“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已成为了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
北京市教委于2014年启动开展的北京市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即“高参小”项目),有很多戏曲艺术院团、戏曲高校作为资源单位参与其中。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艺术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这些单位扶持相关基地校开展戏曲唱腔、戏曲形体、戏曲美术等与戏曲艺术相关的校本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戏曲进校园”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戏曲本身就具有育人作用,戏中的很多故事都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开展“戏曲进校园”,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作为戏曲从业者,应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的同时,积极参与“戏曲进校园”,为推动戏曲教育发展和戏曲艺术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戏曲进校园’的目的不是培养学生成为专业的戏曲艺术人才,而是培养他们成为身心健康、怀揣梦想、有责任、有担当且具有家国情怀的现代公民。” 郭跃进表示,“戏曲进校园”需要聘请专业师资进行教学。在教育实践中,可结合相关学校的传统特色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设符合学校教育实际的特色戏曲课程;也可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戏曲活动搭建校园戏曲交流平台,让戏曲真正走进学生心中。
戏曲进校园不能流于形式,在授课中要注重讲解和互动,还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领会戏中每个动作、每句话的意义以及故事背后蕴含的人文思想和做人的道理,不断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