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现象级作品不断呈现。从开始排片较低到之后一路逆袭,电影《流浪地球》一枝独秀,上映第二十三天,票房已超44亿元,在受众中掀起了一股关于科幻电影的热潮。在中国电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即使在北美市场,《流浪地球》排片率也在节节攀升。《流浪地球》的成功,是中国电影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电影创作能力不断提升、电影行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电影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国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的期待已久,《流浪地球》填补了多年来观众的期待。可以说,这部电影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工业化征程。相比同期上映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较为轻松戏谑的戏剧类型,《流浪地球》选择背负更深沉的题材与更宏大的叙事,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选择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进行深刻思考。
很多观众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观的感受是:太空何其广袤,人类如此渺小。恰恰是生命的速朽与有限,为人类追求不朽提供了永恒的意义。唯其如此,科技从物质层面、哲学从精神层面为人类预期了更加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未来。导演郭帆的硬科幻电影,正是建立在看似冷峻、冷酷、冷漠的科学理性基础上,对人类生命和宇宙法则进行的审慎思考。原著作者刘慈欣独特的具有东方式思考的文本,为《流浪地球》提供了宝贵的阐释空间,赋予这部作品与传统好莱坞商业科幻大片截然不同又弥足珍贵的中国科幻的精神气质。
相较于文学作品的理性和疏离,电影《流浪地球》增加了更多现实关注,增加了人性温暖与守望相助。《流浪地球》的小说主要是从宏观层面勾勒出整体的世界观和科幻设定,而电影则把刘慈欣的世界观进行细化和具象化,诸多在小说中一笔带过的细节要素,在电影里具有更直观的展示。电影节奏、视听强度、细节趣味、人物状态方面的准确拿捏,让电影更好看、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