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文物“体检”时会动用显微镜、折射仪、“BWTEK i-raman plus 785nm”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等。这些拗口的设备不能算是科技领域的“弄潮儿”。文物专家解释,绝不是不舍得花钱配备最先进的设备,而是与其他实验室不一样,文物医院引入的科技设备必须安全稳妥,整个检测需要确保文物万无一失。“别说常见的切片取样送检等,检测的镜头也不允许接触文物本体。”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文物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虽然不能“零距离”接触文物,但不少设备都有“透视眼”,可以看到百年前的文物原貌。举个例子,一幅宫廷画师绘制的贴落画,描绘的场景是乾隆皇帝为其母过寿时候的场景。当文物大夫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它进行研究后发现,有些人物是勾勒着手部线条的,年代久远有些就已经看不清楚了。而这些肉眼已经看不到的细节在文物修复时被重新补充上。
借助这些现代设备,除了可以看“全”文物,还可以看懂文物“内涵”。正在午门雁翅楼展厅展示的一件“木雕山水图围屏”,是木器组的文物大夫李敬源负责医治。这件文物上的图案定格的是一个“过年瞬间”——卖糕点的、打灯笼的,肉铺里还有人在卖狗肉。
“这是满族人过年时的景象。”李大夫说。有意思的是,这件屏风中一些线画部分,刻线里填充的是中药材。“我们此前在一件靠背椅的板面花纹里也发现过类似情况,猜测这些由数种药材混配成的药粉,应该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至于这些药粉的成分究竟是什么?目前仍然待解。文物医院已经启动检测。不仅如此,故宫博物院去年还成立了中医药文化研究所,更多清宫医学秘密将陆续解开。
文物医院还接诊过一位“病号”——“罗汉寿字插屏”。送修时,这件文物很多处出现脱裂。经过除尘清理后,修复组给插屏做了“全身”X射线CT照相。这个过程和医院拍X光片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