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绘画市场需要一分为二看待

2019-02-16 08:48阅读:39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官方、学术和市场,可谓艺术研究的三个维度,而理解海派绘画,市场这个维度尤其重要。这是因为,海派绘画的发生和发展,与上海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鸦片战争后开埠的上海,一跃成为新兴的商业化大都市,城市经济飞速发展,产生了一批来自民间的新兴消费群体。“海派”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满足这种商业环境下的大众审美。

19世纪中叶以来,上海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画家前来。他们大多寓居于豫园一带,靠卖画为生,不得不将作品变成商品。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艺术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当时的上海画家往往注重艺术题材的讨喜。传统文化习俗中的“福”“禄”“寿”“禧”等主题常常使得他们的画作热销。迎合吉利喜庆的大量风俗人物画也开始出现。其中,群仙就是很多画家钟爱的题材。

尤以钱慧安笔下的仙女最合时尚标准,眼细眉长,桃腮杏脸,且自有一番福气上涌。据说,钱慧安能在一片月季花瓣那么大的脸形里,控制并排的两条细线,描绘俊秀的双层眼皮,在眼梢上轻轻挂上几笔,还能勾出睫毛来。由于画艺精湛,符合大众口味,钱慧安的画在光绪年间非常流行。一时间,天津杨柳青还采用他的画稿印过大批年画。

走市场的海派绘画需要一分为二看待。深沉,同样是海派绘画不容忽视的底色。比如,面对当时的国难民生,自立谋生的海派画家们也曾通过绘画来表达内心的态度。对此,艺术史论家徐建融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海派中影响最大的两位画家——任伯年和吴昌硕,无不一边按照民间习用的谐音取意等通俗手法,创作着一幅又一幅《玉堂福贵》《无量寿佛》,在强化艳丽色彩和写实造型的审美意蕴中挖掘世俗化的活力,另一边又遵循着个性自由和人文关怀的精神情感倾向。

在《苏武牧羊》 《关河一望萧索》 《饥看天图》《拒霜魄力》以及与之相应的文人画写意传统中抒发性灵。”此外,致力于慈善事业也可谓海派画家的一个传统。1909年在上海豫园成立的豫园书画善会,就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以举行慈善活动、义卖捐赠为己任的书画组织。这个画会最初每年举办一次书画展览会筹集善款,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样的活动每年多达三四次。鼎盛时期,画会多达两百余人,几乎网罗了当时上海的主要书画家。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