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类似“爆款”的短视频相比,音频的“长”发展模式似乎显得更为低调:先是将文学IP有声化,渐渐地转身演变成为人们生活中知识导体的角色,随着明星、网红、名牌企业、知名专业人士等在音频平台的出现,越来越多的音频IP内容形式出现,呈现出与网络视频争夺“注意力江湖”的态势。
要制作一个战争场面,视频的制作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制作的周期也会比较长,而对于音频来讲,几个音效,一个制作人,大概个把小时就能完成一个宏伟的战争场面,音频制作成本的优势是视频无法比的,即便是短视频的随手拍制作同样也会耗费从策划到寻找场景、演员的流程,加上设备,后期剪辑都会有成本的支出。
多数视频平台采取的是补贴的形式来激励用户完成内容的创作。以某位用户拍摄搞笑视频为例,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网络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他用网络视频捕捉到的某滑稽的动作吸引了3000个点击量,这个视频可以获得平台的300元补贴。
受制作成本和制作周期的限制,视频媒体的内容创作也愈来愈多地被压缩在短视频、娱乐化的空间。然而内容消费者的主要需求却并非单纯的娱乐和消遣,调查显示,高收入人群对知识见闻的需求比低收入人群更多,对娱乐消遣、情感慰藉的内容则更少。
从这个角度来看,音频内容的生产更容易打造高质量IP。将文学IP有声化是音频平台内容拓展的快捷路径,除了将经典文化有声化之外,多数音频平台还注重创新文学IP的经营。从2002年开始,原创网络文学萌芽出现,海量网络小说层出不穷,这些都为音频平台潜在地供应着源源不断的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