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电视剧行业的发展史,1996年,广电总局正式宣布“电视剧带有意识形态的同时,也具有商品属性、市场行为”,中国电视剧市场开始形成。到现在,中国电视剧市场已经高度细化。细分带来的自然是收视率的分流,受众被分化,再也看不到一部电视剧万人空巷的情景了。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电视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电视剧最早的时候,最高收视率可以达到37%。到当年拍摄《京华烟云》在央视播出的时候,还有14%的收视率。而今天,有1.4%就可以让我们骄傲一年了。这说明受众已经充分细化。在城市台受追捧的电视剧和卫视台的很不一样。贴近百姓的生活题材,还有战争题材,是城市台观众喜欢的。
的确,我们中国电视剧在拍摄战争题材时,曾经走过弯路,拍出了让人感到汗颜让人羞耻的狗血剧。让人笑话我们。但是我们正是因为枪林弹雨、英雄辈出,才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些保卫了国家和人民的历史,作为电视剧怎么可以不拍?忘记了战争,这个民族就失去了骨气;忘记英雄,这个民族就没有前途。所以我们还是要拍战争剧,我们必须要善待、尊重城市台伴随着我们走过来的30多年的城市台电视观众。
说到融合,曾经在中华大地喊响、也影响了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四个字——制播分离。原本我们的电视剧是制播合一,在有条件的电视台成立电视剧制作中心,比如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他们最早拍摄了《渴望》《北京人在纽约》,走出了著名导演郑晓龙、赵宝刚、尤小刚……
后来制播分离,将包括电视剧在内的文艺节目制作推向社会。去评价对错与否,制播分离全世界都这么办。我们看实际,制播分离导致了民营电视剧公司的蓬勃发展,这个成果不可小觑。但同时也带来问题,就是当电视剧完全变成商品时,电视台的播出也就完全变成了一种买卖,电视台是买方,制作公司为卖方。而中国电视剧制作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在没有获得播出媒体认可的情况下,就开始砸几千万、一两亿元把戏拍出来,然后再去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