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绿色包装存在四大认识误区

2018-12-04 04:14阅读:51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包装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随着快递包裹数量的逐渐上升,快递绿色包装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对电商快递包裹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包装物回收再使用、循环快递箱成本测算、快递包装绿色化解决方案推进路径等等都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目前最大的痛点是如何建立社会化的电商包裹循环包装回收体系的问题,根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制定快递包装物循环使用的标准规格系列、研发创新可循环共用的标准袋与标准箱、依据GS1统一编码规则,制定标准化的循环回收码、建设末端无人化智能回收箱和回收网点、建立统一的循环包装回收信息平台、建立地网联盟和独立运营的全国循环包装租赁公司等等。

快递绿色包装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呼吁的很多,但建设性的方法少,解决问题的方案少,尤其是在包装物重复使用方面,目前还没有见到可以解决问题的商业化方案。本文结合自己思考,提出了一种建立社会化快递包装循环使用回收体系的建设方案,在与一些大企业交流中得到充分肯定,让我有信心把这个方案公布出来。绿色物流,人人有责,希望本号的朋友们积极参与、补充完善。同时,如果你认同这个方案的大体框架和基本思路,就把此文转发到你的朋友圈,让我们共同努力,群策群力,推动中国绿色物流发展。

一、中国电商领域绿色快递包装的认识误区

针对快递包裹绿色包装问题,我在6年前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基本原则就是:首先推进减量包装:对于可以减下来的包装物坚决减下来,减下来就不产生包装物垃圾了,着是最环保的方案,也应该是最优先的政策;其次是循环使用包装:即对于实在不能减下来的包装,可通过包装物循环使用,大幅度减少包装物垃圾;三是包装物的循环利用:对于既不能减量,也不能采取循环使用的包装物,要采用可以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如纸箱等,便于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最后才是包装材料的可环保降解:需要注意的是一定强调可环保降解,绝不是可降解就绿色,很多可降解材料在降解过程中可能并不环保,降解过程也会带来严重污染。

几年来,中国快递绿色包装应该说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考虑到目前快递包裹每年的高速增长,带来的包装物垃圾绝对量仍然大幅增长。中国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仅2018年11月11日,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13.52亿件,同比增长25.12%;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4.16亿件快件,同比增长25.68%,再创历史新高。受快递包裹的高速增长,快递包装带来的垃圾也屡创新高,自然会成为社会焦点问题。

目前推进中国快递包装绿色化发展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在商务部、国家邮政局等部门大力推进下,中国快递绿色包装取得很大进展,但社会上新闻媒体于对快递包裹绿色包装的认识仍有一些误区。

1、对电商快递包裹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的认识误区

循环利用指的是包装物成为垃圾,但可以回收再利用。关于快递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问题,很多新闻媒体报道和分析都认为循环回收的利用率不到10%,大部分包装物直接送垃圾填埋场,并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广泛报道。这一点与我的调研和亲身感受大不一样,根据我个人的在几个小区的初步调研和亲身感觉,中国快递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绝不仅仅10%,预计综合回收利用率至少能达到30%以上,甚至更高。其中回收利用最好的应该是纸箱,据观察我所在小区快递纸箱包装物几乎90%以上被垃圾回收人员回收再利用了,即使有部分快递纸箱被丢到垃圾桶,很快也被垃圾拾拣人员拣出,送到废纸箱回收站点卖钱了。至少我家的快递包装纸箱近几年几乎100%都卖给了回收人员循环利用了。

当然,确实有很大一部分的塑料袋类垃圾很少被直接回收,大部分都被垃圾清运车拉走,一部分直接填埋了,成了环保最大难题。但据相关资料,中国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技术在世界上是领先的,大部分废塑料从垃圾中分拣出来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目前主要是垃圾分类做的不好,大部分塑料混装在垃圾中。

加强垃圾分类是解决塑料垃圾回收利用的一个途径,但涉及到整个垃圾处理体系的整体变革,单独依靠老百姓进行分类,但在垃圾清运环节仍然将不同垃圾混装在一起,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更会打击老百姓垃圾分类的热情,让垃圾分类推动了十多年仍然没有多大进展。

不过,即使垃圾不分类,随着物流智能分拣技术的进步,将先进的智能分拣技术用于垃圾分拣,绝大部分的塑料袋垃圾也可以很容易分拣出来进行循环利用,技术上不是一个难题。目前通过一些简单的垃圾分拣技术,垃圾中塑料可以分拣出的比例也接近50%,分拣出来的塑料垃圾回收再利用很容易。基于这一点,我认为快递塑料袋的循环利用率虽然很低,但也可以通过垃圾智能自动分拣技术的提升等措施,大幅度提高快递塑料袋的循环利用水平。如果国家制定合适的回收政策,让垃圾回收人员有利可图,同时大力研发垃圾自动分拣技术,大力推进老百姓的垃圾分类,中国快递包装塑料垃圾回收利用水平也会大幅上升。

据相关报道,多年来中国经过对进口洋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的磨练,垃圾回收利用的技术水平已经世界领先。中国自2018年1月起开始禁止从国外进口24种“洋垃圾”,同时规定垃圾处理需要将不可回收物在可回收物中的占比降低至0.5%。这一要求对美国垃圾回收业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中国却有这一回收能力。因此根据报道,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后,垃圾回收处理技术开始出口,垃圾回收处理企业开始在美国等国家大量建立垃圾回收处理厂,去完成美国垃圾回收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把这些处理技术大量应用于中国自身的垃圾处理呢?

因此,我认为社会大众对中国电商包裹垃圾回收利用水平的认识存在误区,可能严重低估了中国电子商务包裹垃圾的回收利用水平,或者严重低估了我们自己塑料包装等垃圾的回收处理能力。当然这一点需要相关部门做细致的调查分析,我说的也可能存在错误。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就是可以通过政策推动及技术驱动很快提高快递包装垃圾的循环利用水平。

2、关于电商包裹包装物循环使用的认识误区

目前社会上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循环(重复)使用和什么是循环利用概念,往往把包装物回收再使用误认为是循环利用,很多媒体和电商企业都把快递绿色包装的焦点聚焦在重复使用,做了很多宣传,出现了很多创新企业,推出了一系列的绿色包装计划,但实际上大家关注的这个包装箱循环使用的领域才是雷声大,雨点少,都在炒作概念,真正落地的很少,跟快递包装物社会化循环利用情况相比,差的太远,基本上都在探索阶段,还没有可行的商业化措施。

现在各大电商公司和快递企业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关于快递物流箱循环使用的各种计划,各新闻媒体也对这些计划进行了多次的报道,大家都把快递绿色包装的焦点聚焦在快递物流箱循环使用上。但是,大部分关于快递包装箱循环使用的新闻宣传中都不约而同的忽视了一点,那就是目前累计使用了循环使用包装箱的包裹到底有多少?

我根据对公布的投放循环使用的物流快递箱数据进行核算,各家公司宣传的数据全部加起来都不足500万个箱子,按一只箱子回收再利用循环周期10天计算,每天只有50万箱子可以使用循环使用的包装箱(事实上一只箱子回收再利用周期往往是大于10天的)。而双十一仅一天产生的快递包裹是多少?有的报道说事13.52亿件,有的报道说超过了20亿件,就用最低的报道数据核算,循环使用的快递物流箱数量都达不到双十一的一天产生的快递包裹数量的0.04%。远远低于认知与宣传的水平。

二、建设社会化快递包装重复使用回收体系的基本方案

包装物循环使用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也是推进绿色包装第二重要的措施,更是社会各界和电商企业推进绿色包装的焦点措施。要大力推进循环使用包装,目前最大的痛点是如何建立社会化的电商包裹循环包装回收体系的问题。不建立社会化的包装物重复使用的回收体系,投放多少循环箱也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大量的箱子不能回收,依靠企业自己去回收,面对快递包裹流向是末端客户的人民大众汪洋大海,任何一家企业的回收成本都会很高,企业自身根本无法承受,这是一个市场痛点,也是一个市场失灵的领域,必须政府、民众、企业一起努力,出台相关推动和鼓励的政策,尽快建立社会化的快递包装回收体系,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如何尽快建立社会化的快递循环包装回收体系?这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出主意,最好能够借鉴现在垃圾社会化会回收系统的市场机制和回收队伍,通过政府政策支持,相关企业全面参与,绿色包装企业全面跟进,借助政策资金激活市场机制,探索出快递循环包装的社会化回收系统的现实路径。

依托国家邮政局,联合菜鸟、京东等各大电商公司,联合各大快递企业,建立地网联盟,在此基础上由国家邮政总局联合各大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全国循环包装租赁公司,授权企业独立自主市场运营,管理全国循环包装回收信息平台。考虑到绿色物流的公益性,国家应该对末端无人化智能回收网点(回收箱)建设给予政府启动资金支持,后续维护运营及更新改造由企业按市场机制运作。考虑到包装物租赁收费及包装物作为网络的巨大流量入口资源,运营模式可以做很多的探索与创新,是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半公益性企业。

初步测算:政府启动资金20亿,联合企业共同出资80亿,再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初期投入10亿个循环箱(袋),在重点城市建立广泛的无人回收网点。按平均回收期10天计算,即可取代每天1亿个以上的传统快递包装箱(袋),就基本解决了快递绿色包装问题,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投资测算仅仅是凭自己经验初步估计,具体需要专业的测算分析。总之,启动市场;企业联盟,合作推进;共享共用,市场运营;标准化推进,社会化回收;应该是解决快递绿色包装循环使用的唯一途径。

相关研究报告

包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包装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包装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