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在选择内容时,往往以“知乎里面的讨论”、“微博上的热搜”作为选择观看资讯的重点,相比之下,网站播放量、豆瓣评分等,并没有排在前十位。
这也就意味着,从观众端而言,网络播放量并不是主要的影响指标。而从制作端来看,诸多制作公司似乎也不堪其扰。早在2014年,网生内容播放量过亿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放到现在,上线两个小时不过亿反而会觉得奇怪。“是我们真的在三四年间就实现了几百倍的增长吗”,其实并没有,而是所谓的播放量一直有问题。
本应专注做内容的影视公司已经被播放量数据所深深捆绑,“特别介意这些东西,深受其害。而刷量造成最可怕的事,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各方都以播放量为主要指标,不同平台间针对这一指标的算法并不尽相同。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网络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其前网络台播放量的计算规则含片花、预告片等,但须与正片在画面、声音上完全一致。
从严格的技术角度来讲,播放量本身不存在可比性,“没有国标,也没有行业标准”。就像你去找中国、英国、法国三个裁缝,说要量一尺布,但最终拿到手的,分别是一市尺、一英尺和一公尺,你不能说谁是对的,因为三个人的衡量标准是不一样的”。而对应到影视行业,所谓的播放量计算标准并不都是公开透明的,也就意味着各家的“尺度”不同,所裁出的布自然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