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投资和其他商业行为一样,成功的前提就是扩大收入,减少支出。多数投资方看好的投资策略基本都是围绕“大牌明星+大导演+大制作+大宣发”等票房杀手锏。强大的演员阵容被视为一部影视作品票房收视率的保证。早些年,张艺谋找来了李连杰、梁朝伟和张曼玉,《英雄》成为当年全球票房最高的五部电影之一,后来依照这种模式,《十面埋伏》也成功拷贝了票房的纪录。
但这一策略并非百分百有效。2016年,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电影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好莱坞传奇影业找到张艺谋拍摄电影《长城》,希望如法炮制之前的票房神话,这一次,大牌导演、世界顶级特效与中外一线人气明星进行混搭,投资10个亿,最后的票房却仅11.75亿,《长城》最终铩羽而归。
无独有偶,大制作影片在票房上失利的,还有去年陈凯歌的《妖猫传》和袁和平的《奇门遁甲》,制作成本均超过2.5亿元。面对居高不下的制作成本,对于投资人来讲,要想取得高收益可谓难上加难。据其透露,“阴阳合同”事件后,影视行业内的投资意愿和活跃度处在历史的低点,今年下半年流入一级市场的资金可能减少50%-80%。在此背景下,“大牌+大制作+大宣发”的投资策略预计将在业界出现大幅度的收缩。对多数公司来讲,做好中小成本的投资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要探索的生存技巧。
在此时间节点,内容为王的说法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曾经热炒的IP概念,能否在这个非常期成为拯救票房的英雄呢?作为擅长说故事的导演,龚友诚最大的特点是拍片几乎从来不用大牌明星,却斩获过国际各类广告节大奖,是华人导演中唯一一位两次荣获戛纳广告金奖的代表人物。与这些奖项相比,最令其引以自豪的是他的作品都为商品创造了非常高的“票房”。
这有可能会成为中国电影内容创作的黄金时期。低成本运作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排除大牌们对内容创作的干扰,可以让新人以及新鲜的创意有机会展露头角。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当年就是借助一个低成本制作《飞车决斗》,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