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找到你》从国庆档后期开始上映,虽然口碑一直很好,但是10多天过去,票房只达到1.5亿元左右,说明市场对电影的反应总体还是比较冷淡的。如果是放在以前,一部来自于现实题材而且风格比较写实的电影,能够在市场上获得过亿的票房,应该就算很不错的成绩了,可惜今年暑期档的“药神”珠玉在前,两相比较,《找到你》的成绩就不那么值得称道。
题材本身很有普遍意义
《找到你》的题材本身,是很有普遍意义的,近年来各地发生的关于保姆的涉案或者纠纷每每引发广泛关注,说明在城市生活中,这样的问题已经是与相当数量的居民的日常密切相关的事情了,而且与一般的生活问题不同的是,保姆并不仅仅是家庭劳务的组成部分,更牵涉了所在家庭的安全和隐私等核心事务,更容易拨动人们的敏感神经。《找到你》以一个带有报复社会心理的保姆试图偷走主人家女儿的案件,来揭示现实社会的复杂问题,表达中产阶级生存焦虑和底层生活群体的生存困境,是有很强责任感的一种举动,值得肯定,但是其作为电影创作的不完善,也使得它未能达到本应有的社会影响力。
应当首先明确的是,电影作品在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两方面,哪一个都不可偏废。同时,就市场化“大(银幕)电影”来说,虽然唯票房论是一种不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如果完全不注重票房,也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方法,电影市场需要良好的票房业绩与充分的社会影响共同促成良性循环,所以好电影还是需要它至少“不赔钱”。没有仔细估算《找到你》的投入产出比,不过目前的成绩,出品方不会太满意是肯定的。
电影表达却摇摆不完整
那么《找到你》的问题出在哪了呢?
窃以为,《找到你》最主要还是出在电影的思想表达上,电影从揭示问题开始,但是最终既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闭环,也没有形成一个足够观众发散想象的开放式结构,而是以一种半遮半掩、欲说还休的方式完成了整个讲述过程,电影的表达不完整,也造成了电影的风格在艺术电影的深刻揭示引发思考和商业电影的悲喜交加情感宣泄之间摇摆,给人的观影感受是,先堵了你半边的心,再拍回你往外跑的念想。
《找到你》主要讲的是两个女人的故事,先说一下姚晨演的这个女律师的故事。女律师李捷是一个独立自强的女性,但是活的很辛苦。为了不做婚姻的附庸,她在事业上坚强地打拼,但是同时她又不希望放弃自己的家庭生活,所以即使离婚了仍然要辛苦地带孩子。她的表面光鲜背后,是深深的疲惫和无人了解的脆弱,这样的角色设定和人物性格塑造,应该是能够得到很多职场女性共鸣的,而在孩子丢失过程中,李捷作为一个母亲的焦急冲动和作为一个职业律师的坚忍冷静结合在一起,还是塑造出一个比较有特点的人物形象,毛病出在故事的结尾上,整个寻找失踪女儿的过程,也是李捷头一次关注到被忽视的保姆孙芳的过程,在她终于找到孙芳试图挽救孙芳怀里的小女儿多多的时候,她也完成了对孙芳不幸的人生经历和做出这样伤害他人行为的原因的解析,但是在用声情并茂的恳求救下女儿之后,李捷的精神境界并没有达到观众期待的那种提升,电影给李捷安排的转折,是她在法庭上,要求法官支持自己的诉讼对手——离婚案的女方对于抚养权的要求,毅然弃自己的委托人——离婚案中占据优势的男方而去。且不说她作为律师的这种行为是否符合职业道德以及律师这种当庭“反水”对于法庭诉讼的作用如何,即使以一个人的基本品格来说,这个戏份对于李捷这个人物的升华也是大有伤害,至少是太浅薄了。法庭上“反水”固然痛快,作为情节来说也更有冲突性,但是从丰富人物的角度上,反而不如安排一些更加符合生活实际的善良行动或者开放性的思考情节更好。
马伊琍饰演的孙芳同样是虎头蛇尾的。马伊琍的表演很出色,很好地把一个被生活的所有不幸都眷顾的底层劳动者的形象塑造出来。尤其是大雨中抱着垂危的女儿无助地求救的那场戏,很有冲击力。可以看出马伊琍一定是深刻地体会了人物的生活才能有这样出色的表演的。但是这个人物的最终塑造由于剧本的先天缺陷而没有达到其应有的高度。孙芳这个人物是兼具柔弱和坚忍的,逆来顺受的表面下也有着为生存而爆发的抗争。当她最终彻底绝望的时候,选择了比较极端的行为,心底的最终善良虽然让她放开了多多,但是自己却选择了冰冷的海水。从揭示不幸的这个角度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从人物的社会意义来说,就此止步却是不够的。
文艺作品不能仅停留在展示层
文艺作品之所以要高于生活,就是不仅仅停留在展示层次上。《找到你》对孙芳这个人物的塑造,确实有引导城市观众群去关注之前忽视的底层劳动者的艰难生活的意图,但是从最终的结果上看,还只能停留在展示上。对于反映社会问题的电影来说,探究问题原因,探索解决之道,揭示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是比较通用的几种路径,这是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的文艺产品的基本属性要求。而孙芳的故事中,绝望和极端超过了引导和思考,如果是一部小众的艺术片可能还好,但是作为大电影,显然不够平衡。
我们的社会由亿万人组成,是一个超级复杂的综合体,如果只是简单地找问题的话,那肯定可以找出无数的问题来,即使再幸福的家庭里肯定也有很多的不容易。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更是让相当多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如果仅仅是展示这种焦虑,仅仅只关注终究是小概率的不幸,而不能跳出这种个案,发现一种普遍规律或者生活哲学,就丧失了文艺作品的作用。更重要的一点是,作为大电影,传递正能量是必须的要求,中外莫不如此。如果看完了电影,更添焦虑,那恐怕就是观众不进影院的原因所在了。
相关研究报告
电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