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影像上海公众项目的一部分,每年的“洞见”板块都会带来一场主题策展,今年的“洞见”板块基于1999年王宗孚策划的“物是人非”,以两代摄影艺术家的作品重构了同名展览。1999年,“物是人非”在对外展出之前被提前关闭,该展览是上海首次探索当代摄影的展览之一,展览汇聚了15位中国艺术家,旨在探索中国当代摄影中出现的新方法,当时参与原展览的许多艺术家,今天已经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界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包括杨福东、刘韡等。在2018年的新版本中,王宗孚纳入了陈哲、马秋莎等新生代艺术家作品,以此展现摄影这门艺术在时代浪潮下的改变与新生。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艺术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在不同时代艺术家之间,能看到清晰的对话,范西与刘韡对抽象摄影进行了探索,马秋莎和徐震对于身体这一概念进行了不同维度的探讨,胡介鸣、杨圆圆都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徐震与范西都巧合地采用了拼贴的形式。20年后“物是人非”能够再度展出,无疑表明社会对于摄影艺术的接受度变得更高。
不只公众项目,画廊也跳脱出纯粹的商业追求,带来更多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品。连续参展五年的香格纳画廊在决定本届阵容时,有意选择了陈维、鸟头等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艺术家双人组鸟头的最新系列,尝试了摄影与其他材质的拼贴,以此完成更丰富的叙事。德玉堂重点推出杨泳梁从未展出过的录像装置,艺术家以新颖的创作拓宽了影像的表达界限,香港、上海、重庆等城市景观在别出心裁的数字化处理方式下,妥帖地融合在一起,带有宋代山水画一般的韵味。北京艺门画廊携张大力以及柳迪两位艺术家参展,前者的创作包括雕塑、涂鸦及绘画,后者则将数码技术应用于创作,聚焦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冲突。
对于艺博会上呈现的创新面貌,摄影是一项非常多元的创作媒介,除了传统的银盐底片,还有装置、数字艺术等等,从艺术的角度,希望展现摄影的多元性,同时这些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作也是未来的市场方向,所以通过展示具有实验意义的作品,我们得以将艺术与市场结合。通过这些不同寻常的创作,Scott也希望观众能意识到,拍照与摄影艺术创作是有一定距离的。公众理解了摄影的艺术价值,也就能理解摄影艺术作品的收藏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