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题材创作要打破“惯性创演思维”

2018-08-23 09:09阅读:54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戏曲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戏曲各剧种大多诞生并成熟于古代时期,以致各剧种代表剧目亦多为表现古代生活的历史剧目,而今天的戏曲创演者又多从剧种代表剧目着手开蒙,这便使创演者从创作思维的形成到一招一式的舞台表现,更习惯并本能地善于创演古代历史剧目。因此,当多年积累的“惯性创作思维”相遇表现当今时代人民生活的文艺命题时,一次思维与现实的碰撞应运而生,也许,这就是当今戏曲现实题材剧目创作仍处于攀登高峰之途的原因之一。如何将这种创作碰撞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更好地反映时代、服务人民,还要从打破“惯性创演思维”的禁锢开始。

从历史的维度看待现实题材

现实题材的直观特点是反映当今时代、表现当下人民的生命状态,因此,若站在历史的维度看待现实题材,可以说这是伴随文明发展演进始终存在的文化选题。我们熟知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现实题材,王实甫《西厢记》的创作源本与延展作品亦是数个朝代的现实题材,包括今天仍在上演的京剧、程派代表剧目之一的《六月雪》——由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又何尝不是反映当时时代、表现当时人民生命状态的现实题材。因此,用艺术的手段反映21世纪的今天、表现新时代人民的生命情感状态,是文艺工作者的文艺使命、文艺职责,亦是中华文脉在新时代的今天继续传承发展,以更为自信的文化姿态迈向明天的必然课题。

从人性的角度开掘现实题材

写戏即写人,古今中外的优秀文艺作品无不塑造了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因此,现实题材创作亦当以写人为创作准则,而精准塑造人物形象、细腻刻画人物质感就是开启现实题材创作之门的钥匙。今天的现实题材创作依然存在“现实题材不现实”“真实人物不真实”的现象,究其根本,无外乎重事件而轻人物、过于注重事件逻辑而忽略人物本真的情感温度,剧作者习惯性地将笔墨泼洒在某一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却忽略了事件发展过程中人的情感表达,使人物流失了真实鲜活的生命质感,沦为剧作者图解故事的平庸符号。因此散戏时,我们也许可以记得该剧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却难与剧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台下当今的观众与台上当今的人物虽处于同一时代却无法寻求到某种精神契合,不得不说这是剧作者面临的创作尴尬。然而,与之相反的创作思维——浓墨重彩地刻画人物、强调事件发展过程中人的情感表达——却往往能够四两拨千斤地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经典作品。

精准塑造人物形象、细腻刻画人物质感依托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方法。文艺作品重在人物,人物形象源于生活,因此,从人性的角度进行开掘,实现精准塑造人物形象、细腻刻画人物质感,依然是现实题材乃至现代戏的创作追求,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正是以生活为底色进行文艺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

从发展的高度创作现实题材

剧作者对时代风貌、对人民生活的感悟程度直接影响作品深度,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在具有感性创作情怀的同时应当兼具理性思辨,将发展的理念注入创作思维。在国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文艺工作者焉能保守于传统思维理念而自我禁锢,当以发展的思维紧跟时代步伐,将发展的理念融于剧作表达、融于舞台整体呈现的艺术化表现手段,关注正在发展中的现实,而非脑海中已然固化的创作套路中的现实,当站在发展的高度、以纵横历史的视野和胸怀世界的格局创作现实题材作品。

笔者创作的现实题材剧目《青山依旧》以福建省一位县委书记为原型,讲述他如何带领一个已经脱贫的村子追求精神财富的心路历程。创作过程中,随着数次前往福建深入生活,我逐渐感受到,新时代的今天,曾经贫困的农村已然出现了两种形态——正在脱贫和已经脱贫,那么,对于已经脱贫的村子来说,他们面临的也许是一个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脱贫之后当何去何从?这是表现农村题材的另一个视角,亦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实际、最贴近当下的直面写照与深沉纪念。因此,该剧告别了“脱贫致富”的思路,而是选取了追求精神财富这一全新切入角度,这便是新时代生活所提供的创作素材的鲜活生命力。

近年来,随着现实题材剧目数量的繁荣,很容易将现实题材创作等同于以好人好事为原型的创作,似乎再现了当年一味追求“大制作”、再一味摒弃“大制作”的现象。然而,若辩证深思,以好人好事为创作原型并非不可取,当我们以赤子之心真正地深入其中时,总是会发现、发掘些许可供进行文艺提炼、艺术凝练的典型性原始素材。而回望戏曲创作发展史,也有相当数量的“好人好事”作品成为了今日的经典保留剧目,好人好事具备成为创作素材的艺术可能,而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让艺术可能成为艺术现实、如何将原始素材创造性转化为艺术作品。虽然今天的现实题材创作仍处于攀登高峰之途的状态,但勇于攀登高峰的剧作者依然执著坚守于这条创作之路。在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中,许丹编剧的《农民的儿子于海河》、牛勃编剧的《椒乡里的麻辣事》等作品无不努力推进着现实题材创作的向前发展。

现实题材是反映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选题,是始终伴随文艺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其从内容到形式,均因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人民生命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文艺工作者当以更为思辨的创作态度面对这一课题,从历史的维度、人性的角度、发展的高度积极回应这一课题,以自我前行、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创作精神努力于这一课题,即便路漫漫其修远,吾当上下求索。

相关研究报告

戏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戏曲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戏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