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出版行业紧扣潮流新版

2018-08-14 06:31阅读:44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进入21世纪的十多年里,出版行业的规模逐年递增。去年,中国共出版20.4万种新书,行业总规模也攀上了803亿元。爆发式出书的时代,真的来了。大学时逢书必买的菲戈,至今保有广泛阅读的习惯,可他依然没有读完《存在与虚无》和《存在与时间》。“现在基本能看懂了,但要看、想看的书实在太多了。”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出版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1980年代是一个恶补的出版阶段,西方社会思潮与我们的距离可能会有几十年甚至一两百年。到90年代末,科学主义、科学哲学兴起,国内出版业紧跟这一思潮。21世纪以后,“科学主义”成了“唯科学主义”,转眼也过时了。“如果说在上世纪80年代的译介大潮下,这些书令人耳目一新,也涌现出不少经典的小作品的话,那么20年之后,大家可能就得看更新的东西、更大部头的才过瘾。”

大学学“飞行器制造”的赵洋是《上穷碧落》的拥趸,除了知识面的拓宽之外,他对译者暴永宁的文笔尤为称赞,认为他能把作者的言外之意精准传达,让其他文化背景的读者也能会心一笑。大学时,赵洋自认是个标准“理工男”,曾希望探寻“世界运转的奥秘之所在”,也抱有“用科技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的朴素愿望。随着年龄增长,他慢慢看到,科技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每一项发明要运用于社会,就离不开和人打交道。

正是一系列科普书籍让他了解了科技更为丰富的一面。“更复杂和更接近真实的,就是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可以说,他的青年时代就是在一系列科普书如“第一推动丛书”“哲人石丛书”和“新知文库”的陪伴下度过的。大学时,他已在媒体发表了一些科普文章。

研究生毕业后,他到中国科技馆工作,主业也是科学普及。在他看来,对他青年时代影响至深的三套丛书各有特点:湖南科技出版社的“第一推动”属于“硬科普”,引进的都是国外大科学家的作品(最典型的就是霍金的《时间简史》),知识性很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哲人石”,着重介绍科学文化和科学家经历。“新知文库”的“软硬成色”介于两者之间,关心的是科技如何影响社会,选题往往从小切口出发,对某一事物展开全景式描述。“趣味、品位、与读者友好”是他对“新知文库”的概括。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