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的明清街和城隍庙街上,游客熙熙攘攘。这座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成为中国5A级景区的古老城市,正迎来游客最多的时节。商业街两边鳞次栉比的大小商户,抓紧时机揽客生财。2017年平遥县共接待游客1297.29万人次,同比增长21.97%;旅游总收入150.46亿元,同比增长23.72%。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旅游产业,平遥有8万多人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平遥县文物局局长冀太平告诉第一财经,旅游对平遥太重要了。
移步换景,在生意兴隆的古风酒店平遥会馆内,“平遥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国际工作坊”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主要在国内一众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之间展开,不远处繁华街市上的游人们和生活在这里的古城居民,并未有代表参与其中,用冀太平的话来说,这还是一场比较小众的业内活动。同样在平遥,一场希望影响公众但同样小众的遗产保护实践也在进行。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等机构举办的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正在为修复平遥古城东侧一段城墙而工作。来自中国和法国的志愿者们与当地工匠一起工作,让自己的一段人生与伟大的文化遗产密切联系起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老师邵甬,也是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的常务理事。她1993年开始师从阮仪三先生,跟随阮先生进行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后来又参与了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和丽江的保护规划和保护管理工作。2005年,邵甬来到平遥时,古城正面临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与1982年阮仪三先生做保护规划时的情况很不一样,当时平遥的领导希望平遥古城建设为‘三城’,即博物馆城、旅游城和影视城,按照这一方案,古城内居住的老百姓都要被迁出去。”邵甬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回忆道。令她庆幸的是,这一方案并未付诸实施。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旅游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不能因为保护与旅游之间有矛盾冲突,就全盘否认旅游的作用。“旅游开发是遗产保护的很重要的辅助手段,它有教化、宣传、促进公众认知的作用,现在的冲突,主要是因为旅游与保护没有很好地结合,主要是迎合性旅游,过多地考虑游客想要什么服务,而不是引导游客如何体验遗产地的价值。这是中国遗产地旅游发展中最为人诟病的短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