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平民化时代,人文艺术领域的专家如果仅仅拥有知识,仅仅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已无法体现出自身优势,在知识的占有之外,他更应该成为学问的深度开掘者,成为思想的精心打磨者。也就是说,比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更重要的是有问题意识,会思考,能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这才是以专家之学影响大众的前提条件。
很多专家并不缺少精英意识,但面向大众的意识还不充分。许多时候,他们著书立说,心中大概是没有读者的——不仅没有普通读者,甚至也不怎么在意专业读者。他们大概觉得,著作文章越写得莫测高深,才越显得自己学问大、水平高。于是,专家之学终于成为小圈子里的事情,成为少数志同道合者在沙龙中怀着无限敬意低声谈论的对象。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艺术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当艺术家为自己或为自己小圈子里的好友工作时,他们鄙视公众。反过来,公众则通过忽视这些艺术家的存在对之进行报复,由此造成的真空被走江湖庸医一样的冒牌艺术家作了填充。这既无益于公众也无益于艺术家。这里把“艺术家”换成“专家”,在特殊学术领域其描述同样也是可以成立的。如此看来,专家有无大众意识,不仅关系着思想能否走出去,能否真正影响世道人心,而且还关系着学术的假冒伪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