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强调连接和沟通,其实根基仍在基础数据的采集。冯乃恩提出“数字文物”不仅包括三维数据,还包括制作文物的配方和工艺的数据,即使将来文物灭失也可以进行复原,也可以作为展览、出版等产品强大的数据源。这个过程说来容易,实则极为考验耐心。即使技术人才储备丰富如故宫,目前186万件文物中也只有约三分之一完成了影像化的采集。
目前故宫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采集,但还要算上技术更迭。10年后,很有可能现在我们觉得很高清的照片,到那时候手机上看都很模糊。有时候他们也觉得很焦虑。但后来逐渐意识到,博物馆的有些工作先天就需要时间去积累,我们和外面的节奏,往往有时间差。
这是因为博物馆不得不尊崇文化行业里特有的一些规律。比如建博物馆要比建机场耗时久得多,因为机场的航班、航线,很多都是成熟的流程,建筑完成之后就水到渠成了,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文物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但是博物馆除了要尊重文物保护和管理的客观规律来设计和建造,更重要的是对外呈现,要有藏品,要对它们有充分的研究,还要发掘它的文化内涵。所以博物馆是先天就需要时间去积累的一个东西。
以端门数字博物馆为例,我们目前看到的八个或九个展项,每一个项目都会分别去找不同的公司,然后跟他们的技术团队有一个非常漫长的磨合时间,我们这里现在连学外语的小姑娘都能脱口而出人工智能的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