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4月28日首映日的晚上,网络多方消息爆料称,《后来的我们》电影出现大量退票现象,涉及的影院数量接近4000家,大多数退票出现在第三方平台。比如猫眼平台出现了38万张预售票退票,票房总值达1300万,占了当天总票房的4.6%,而淘票票平台则有超过2万张预售票退票。这部刘若英导演的处女作在首映之后连创票房纪录,但还未等到开庆功宴,就陷入了一场被影院曝光的“退票门”漩涡。
4月29日,国家电影局依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平台的数据对近几日退票信息进行了分析,初步认定《后来的我们》退票情况确有异常。5月1日晚,刘若英工作室发表声明,表示导演刘若英和影片片方将“持续进行沟通”,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找到问题、查明真相。
但值得注意的是,类似退票这些小“伎俩”,其实并非始于《后来的我们》。近年来,中国电影票房不断突破,影院、银幕数量均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使得中国电影市场紧跟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的市场。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退票、锁场、填场、幽灵场、偷票房等多种形态的造假和恶意营销。电影产业各利益方为谋求短期暴利“买票房”,已经阻碍了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新年以来,电影市场多次出现粉丝为了保证自己偶像所主演的电影的上座率而集体用虚假购票来实现“锁场”的消息。此前还有片方为了票房数据,手写电影票来试图分流票房的消息传出。
一般而言,如猫眼专业版这种电影数据网站会从综合票房、票房占比、排片场次、排片占比、场均人数、上座率几个方面总结一部电影。所谓“锁场”,就是在影片放出排片后,粉丝们第一时间购买空场次的电影票,把场次“锁定”。按照惯例,一场电影即使只卖出去一张票,电影院也要放映。通过“锁场”,可以营造出电影排片很多,上映火爆的表象;而填场的目的就是提高上座率,也起到引导普通观众观看这部电影的作用。
无论是大量购票再退票、还是粉丝购买空场次的电影票试图锁场,多数情况下都是自我安慰的行为,并不能真正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但是,这样的行为最终的受害者是终端的影院与观众。对于这一商业链条最底层的影院来说,被虚假票房营造的“火爆”假象,最后的成本得由他们来承担;而如果影院最终因为购票不足而取消场次,对于那些购买了该场次的消费者来说,同样也是不公平的。
从水军刷评论到锁场卖票房,再到如今有待查实的“退票门”,其背后根本上是不诚信交易甚至是商业欺诈行为。在消费升级时代,文化创意市场固然足够有想象空间,但是,电影产业作为商业世界的组成部分,应当遵守基本的商业伦理,从演员到片方、影院、粉丝及整个全链条交易过程,都需要用合规合法来进行重塑。
2017年3月,电影产业促进法已经正式实施。其中对电影创作、摄制,电影发行、放映,电影产业支持、保障,法律责任等分别作了详细规定。在立法层面,其实已经对市场有了基本的监管纲领。接下来,更值得期待的是对电影产业的监管,能够聚焦到更细化的商业角度,对电影产业的交易规则有更明确的规定,堵上那些可能的市场欺诈漏洞。
相关研究报告:
电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