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影《芳华》《冈仁波齐》《二十二》等文艺片叫好又叫座。以《冈仁波齐》为代表,大银幕上出现了过去很难进入电影院的艺术电影,奥斯卡热门影片《三块广告牌》《水形物语》等电影也很快被引进,登上了大银幕。不难发现,我国供应的电影日益丰富,但在线下放映端,以商业化为主的放映体系与丰富多元的观影需求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电影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拥有明星阵容、话题效应的商业片占据了院线电影的大半江山,难免同质化和单一化,唯有“满汉全席”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细分需求。供需不对称,就会出现观众想看的电影看不到,有些电影上映了又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因此,建立差异化、分众化的放映体系势在必行。
分年龄、分阶层、分区域、分需求的电影会在不同时候、不同地方出现,这是中国电影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成就。过去很多年我们都只看大片,每年可选择的电影很少,而去年有50多部票房过亿元的电影,对观众来讲,可选择的范围大大增加,也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此外,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和影片观众用户画像分析的协助下,电影宣发应当针对三四五线城市的新兴观影群体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活动,调动观众的积极性。《捉妖记2》与近60个品牌的联合营销以及《唐人街探案2》到全国24座城市路演等案例都将渠道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精准触达受众,有效拉动了观影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