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在各平台因“独家版权”等问题被管理部门约谈后,腾讯音乐与阿里音乐达成转授权合作;今年2月,网易云音乐与腾讯音乐达成版权合作;阿里音乐与网易云音乐达成版权互授。至此,国内三大在线音乐公司均完成网络版权互授,困扰用户许久的“灰色歌单”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行业版权互授的完成,也意味着在线音乐进入下半场,当音乐版权不再是行业壁垒,在线音乐的着力点是什么?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网络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当各平台售卖同样网络“商品”时,又将如何留存用户?试图还原后版权时代里,在线音乐平台的着力点和思考方向。
独立音乐人其实并非新鲜话题,但在后版权时代的当下,却几乎是行业共同的战略方向。实际上,流媒体挖掘独立音乐人生意渊源已久。去年,腾讯发布音乐人计划,定下3年内为音乐人创造5亿元收入。2016年11月,网易云音乐推出“石头计划”,并于去年推出第二季。加之2014年就已推出的虾米“寻光计划”,百度音乐的“百度音乐人”等,音乐平台几乎人手一份音乐人计划。
这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从根源来看,起家于音乐播放器的在线音乐平台,其业务的基础在于版权。随着版权采购价格越来越贵,从源头发掘原创音乐,并为其提供支持,便提高了在未来掌握更多版权的可能;而坐拥音乐人资源,是平台开展其他业务的基础之一。
对行业有深刻洞察的巨头们早已看清这一逻辑。细数各平台的音乐人计划,虽看似同质化,但其背后的思考和诉求却不尽相同。作为最早一批发力独立音乐人的平台,阿里音乐旗下的虾米音乐目前已开展两季寻光计划。“独立音乐人在虾米战略中一直是摆在头位的。每一年都会加大投入。这是虾米音乐性的一个代表,每年都会有一些里程碑的代表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