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国内的音乐节市场便开始复苏,然而除了本土音乐节外,各类海外知名音乐节也开始扎堆入华抢占市场,特别是将于4月30日在北京长阳音乐主题公园开启的格莱美音乐节,更是赢得不少关注。统计数据显示,从2016年底至今,已有10余个海外知名音乐节品牌被引入,而这些音乐节在国内频频布局的背后,又有哪些运营扩张层面的考量?
“如果说十年前国内音乐节市场还是一片荒芜的话,现在已然是芳草萋萋了。”消费者宋先生表示,2007年,长期占据国内音乐节头把交椅的迷笛音乐节有了对手,在海淀公园举行的第一届摩登天空音乐节,吸引了约8000名乐迷。2009年,第一届草莓音乐节在通州开启,很快便成为国内最大的音乐节之一,“ 十年前音乐节数量只有几个,现如今每年有几百个,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这背后最大的支撑力便是国内音乐节消费水平的提升”。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站公布的《2016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场次0.21万场,较2015年上升10.53%,票房收入34.88亿元,较2015年上升9.69%。其中,2016年音乐节场次超过500场,增长显著。仅草莓音乐节就在全国22个城市举办,与此同时,2016年出现了多个首次举办的音乐节,包括echo回声音乐节、山谷民谣音乐节等在内的20余个新晋音乐节。
规模、数量、票房持续走高的国内音乐节市场,同样吸引了海外知名音乐节品牌入驻。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演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了解,从2016年底全球十大电音节之一Electric Zoo落地上海开始,目前已有10余个海外知名音乐节在国内落地,例如UMF、LIC、EDC等,而将于4月30日在北京长阳音乐主题公园举办的格莱美音乐节更是备受瞩目。
“海外知名音乐节品牌扎堆入华,归根结底还是看中了国内市场的消费力。”演出行业评论人黎新宇表示,消费人群数量增多,消费意愿强烈,对于海外音乐节品牌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虽然大牌音乐节开设外场已不是新鲜事,但受制于消费群体的基础规模难以进一步扩大,相较之下,国内市场有强大的消费潜力待挖掘,自然成为有扩张需求的海外音乐节的最佳选择。
相关研究报告:
中国演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演艺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演艺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