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密难免一疏,文物收藏越多、越是重要的博物馆,安全压力越大。那些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不可能永远藏在高科技保护的地库里不见天日,它们总是要和广大观众见面,让世人一睹其风采。为了它们的展出,博物馆必须具备足够而充分的技术手段来保障安全,对展品和公众之间进行隔离同样必要。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文物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各国的博物馆都有明确禁止出境展出的文物。国家文物局先后在2002年、2012年和2013年三次印发目录,禁止总计195件(组)文物出境展出,包括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铜车马、我们熟悉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后母戊鼎、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等等。一些现状脆弱的文物、处于保养加固期的文物,原则上也都不能出境展览。而一些出境的大型展览,对于国家一级文物的数量也有一定比例的限制,毕竟我们的展览并不是依靠堆砌珍贵文物来实现其传播价值。
世界各大博物馆之间的交流正在成为常态。大家一定还记得去年国家博物馆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当时观者如云,人山人海,观众自然是想和这些难得一见的文物有最近距离的接触,但无论是古埃及女贵族佘盆梅海特的木棺还是公元前7世纪的“大洪水”楔形文字记录板,都是极其珍贵却易损的脆弱文物,是百件文物中担保金额最多的文物,展出过程中的安全显然是第一要考虑的问题,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在世界巡回的步伐,在环游了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完成在中国北京、上海的展出后,还将在欧洲继续巡展。
随着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文物走出去的步伐会更多更快,与中国合作的博物馆也会越来越多,除了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卢浮宫这样的大型博物馆,越来越多中型博物馆将会是我们下一步合作的对象,摸清这些博物馆的安全状况,对展出时的文物保护提出具体的细则,派更多的保护人员随行监督,同时寻找合适的保险公司给予足够的担保,都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