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红海行动》的动作场面追求极致,很多观众看过以后大呼过瘾,但也有人对该片的血腥场面感觉不适,这种不适与对影像的“暴力分级”有关,与影片的好坏无关。影片中血肉模糊的断臂残肢的镜头,在“暴虐”观众的眼睛与神经的同时,也在提醒观众有关战争的残酷——真实的、以肉身验证的残酷——以及战士们所冒的巨大风险。该片让我见识了坦克大战、沙漠战、街巷战、狙击手之战、空中飞人、防空炮拦截导弹等精彩紧张让人叹为观止的作战场面。那是迥异于日常生活的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中,个人的能力和勇气,与其背后所代表的国家力量同样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说,《红海行动》以其极致的战斗场面与群像描写,为我国海军做了最好的代言。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电影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电影《红海行动》是群像,这一点与《战狼2》形成鲜明对比。这不符合主流文艺叙事中观众与读者追随“孤胆主人公”展开一段旅程的习惯,却更符合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与心理认知,也更符合军事片的精神内涵——没有人能够独立打赢一场战争;这是《战狼2》让一些观众诟病的地方,也是《红海行动》在价值观与立意上胜人一筹的地方。该片所塑造的人物群像不是“集体主义”的老调重弹,而是精英思想与合作精神的结合。群像式的叙事使得该片焕发出一种“普通人”的精神风采,甚至有了“日常生活”的质感:这就是蛟龙突击队员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友谊、默契、能力与勇气,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磨炼,在战斗中发挥功能。
影片中有一幕让我吃惊的场景:黄景瑜所扮演的狙击手顾顺,在战斗中将自己的枪架在观察员李懂的肩上,进行瞄准与射击。我很想向军事专家们请教一下,这是否真的可能?然而转念想到,在形势复杂、千钧一发的战场,某些情况下可能不得不如此——这就考验着两个人的决心与默契。“在战场上,子弹是躲不过去的”——年轻的顾顺对年轻的李懂所说的这句话,让我见识了新一代精英的专业主义与心理训练:深刻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所处环境的本质,这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
前者的决心与勇气、后者的骁勇善战与沉着,大概会令她们的很多男性同行也自叹弗如。这两个崭新的女性形象出现在银幕上,令人赞赏。群像也许更容易让观众对片中人物产生认同:他们都代表了我们所具有或希望拥有的本质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