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定增,金融可转债具有成本低、耗时短等优势。对发行人来说,定增会造成股权稀释,但可转债摊薄股本的压力会在转股期均匀释放。2017年以前,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定增进行再融资,使用可转债的企业凤毛麟角,最多的一年也仅有16家企业发行可转债。
但2017年,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金融证监会对再融资规则进行修订,定增收紧,具有发行耗时短、成本低等优势的可转债开始作为定增的替代途径大显身手。当年,可转债发行规模和数量陡增,全年共发行53只,融资规模达950亿元。
此后,可转债市场加速成长,发行企业、中介机构、监管机构、投资者通过市场“洗礼”,对这种融资方式快速熟悉。叠加上市公司融资需求增大等因素,可转债发行数量和规模在今年迎来历史性扩容。今年以来已发行140只可转债,规模达2643亿元,超过同期IPO融资金额。
规模大增主要源自银行转债的“支撑”。平银、中信、苏银、浦发这四只银行转债规模合计1360亿元,占比超过总规模的一半。不过,即便没有银行助力,今年非金融企业转债规模历史性地突破1000亿元。共有128家非金融企业合计发行1248亿元可转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