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金融可转债数量,市场规模扩大更为明显。15日浦发转债上市,可转债市场存券规模(面值)从2812亿元扩容至3312亿元。近期发行的川投转债、顺丰转债,也是非银转债中的“小巨人”,规模分别为40亿元、58亿元,即将发行的海亮转债规模也超30亿元。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金融可转债发行量大增。可转债发行规模达2350.17亿元,接近去年全年的3倍,且远超以前各年度。规模大增背后是几只“银行大票”的发行。年初至今,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江苏银行、浦发银行分别发行了260亿元、400亿元、200亿元、500亿元的转债,4只银行转债规模就达1360亿元,占今年以来总发行量的41%。
非银转债发行规模也显著增加,截至目前发行额已达990.17亿元,而2018年仅为665.72亿元,甚至超过2017年的全年可转债发行额。事实上,本轮可转债扩容始于2017年。Wind数据显示,2010年可转债发行额触及历史高点717亿元,此后规模都在600亿元以下并且波动剧烈,直至2017年重新冲破717亿元,一举达到949.67亿元,2018年全年发行规模虽然有所回落,但795.72亿元的发行量仍在历史高位。
2019年则实现跨越式增长。2017年成为本轮扩容起点,原因在于再融资政策收紧。国金证券周岳团队指出,2017年再融资政策收紧后,再融资市场整体融资规模有所下降,转债作为监管鼓励的融资品种,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