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银行转债转股节奏加快、赚钱效应较好,形成了良好金融示范效应。历史上,银行转债基本全部以转股告终,而且节奏越来越快,今年1月发行的平银转债甚至在进入转股期后第19天即公告强赎,用时仅0.6年。如此,发行人达到“补血”目的,投资人也很快获利退出,双方皆大欢喜。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对于金融转债市场而言,浦发转债等银行转债供给增多,弥补了先前优质转债退出造成的空白,有助于丰富市场投资品种,满足投资者配置需要。当前,银行发行转债也受到政策鼓励。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当前形势下,缓解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可拓宽其信贷投放的空间,改善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今年2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其中就提到降低优先股、可转债等准入门槛,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同时发行多种资本补充工具。不难看出,当下对于银行转债,供给方、需求方、监管方三方诉求趋于一致,发行放量也就在情理之中。可以说,银行转债融资正当其时。未来有更多银行转债现身也不应感到奇怪。
照目前看,浦发转债“史上最大转债”的称号恐怕也不会保留太久。交通银行发行600亿元可转债的预案已获得证监会核准,再破纪录只是迟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