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降息潮”背后是一场悄无声息的“货币战争”。美联储意图通过采取降息政策来打压美元、动用美元优势来将本国每年高达万亿美元的赤字风险转嫁给其他高外债、低外储的国家,同时借助美元贬值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取得经贸的有利地位。为迎接美元走弱的挑战,各国央行亦纷纷选择进入降息周期和宽松政策,以提振本国经济、消除美联储降息可能带来的影响。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虽然欧洲央行早在2014年、日本早在2016年就引入金融负利率政策刺激经济,效果一直并不理想,但又苦无他法提振经济。欧洲央行近期再将隔夜存款利率从-0.4%下调至-0.5%,意图刺激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目前,美国国债收益率仍在正区间,但30年国债收益率一度触及历史低点并迎来数度降息。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负利率蔓延至美国“只是时间问题”。
非美元主权债券平均收益率已跌至-0.03%,为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平均数低于零的情况。负利率债券意味着这一个国家的人民即便持有现金都可以以0利率不被消减,但是如果投入该国产业就只有负利率的回报。债券利率纷纷进入负利率说明目前人们对世界金融市场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持悲观预期,不再认为投资该国的大部分行业或企业可带来回报。
投资者避险情绪增加、追捧安全资产,收益率持续走低乃至进入负值区间。号称“欧洲经济发动机”的德国于8月21日成为首个以负收益率(-0.11%)发行30年期国债的主要发达国家,标志性地将大幅攀升的负收益率债券推向了新阶段。不仅收益率水平屡创新低,负收益率影响的期限段也有逐渐拉长的趋势,全球负利率现象面临“lower for longer”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