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逆周期调节,主要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调节。市场主体有顺周期行为,比如经济形势好的时候,银行往往会增加贷款,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则会收缩贷款,甚至惜贷。这样一来,银行越惜贷,往往越加剧经济收缩,不仅对经济带来不利影响,也会影响银行自身经营,比如导致不良贷款上升。所以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通常应进行逆周期调节,以防经济出现下滑。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当前就应当运用一些金融逆周期调节手段。就财政政策来说,就是适度提高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债的额度,通过减税降费促进投资和消费;而货币政策,就是要通过降准等释放流动性,降低企业和居民投资消费的成本,从而稳定和扩大内需。与过去相比,如今在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时确实有不同,逆周期调节的“味道”更浓。
比如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鉴于存款准备金工具在促进信贷结构优化方面的独特优势,2014年到2018年,仅定向降准央行就实施了11次。降准就好比把部分关在“笼子”里的存款准备金释放出来,银行由此增加了更多放贷资金,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从而进一步传导至实体经济,降低贷款实际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