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研讨会”上,与会人士交流的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17个月时间,三地税延养老保险承保人数为4.5万多人,保费仅为1.8亿多。这其中,还有一些是保险公司发动自家员工购买而“贡献”的。同时,一直与税延养老保险对标的养老目标基金,在没有个税优惠政策的情况下,已经销售了150亿元。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养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同样没有税收政策支持的商业性养老年金保险,销售情况也远好于税延养老险。数据显示,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福建省(不含厦门)税延养老保险销售保费仅为2300万元,但同期福建省(不含厦门)的养老年金保险实现原保费收入27亿元。养老产品的市场需求是存在的,税延养老险“卖不动”的原因可能出在供给侧。
领取期税率7.5%较高,降低投保人预期;同时,1000元或工资6%孰低的税延额度偏低。这样一来,这类产品的目标人群缩小至适用个税率20%及以上的人群,一方面人数有限,另一方面这些人对1000元的延税额度又看不上,政策激励效果十分有限。个税政策调整,包括个税起征点从3500元提到5000元、六项专项扣除政策,导致政策覆盖人群进一步减少,税延养老保险投保量出现“断崖式”下滑。数据显示,2019年1-9月税延养老保险月新增参保人数较2018年月均同比下降88.2%。
个人税负抵扣流程繁琐、降低投保动力;税延限额计算复杂、抬高了投保门槛;销售费用较低,费用率仅限2%,与个险渠道销售其他保险5%的费用率相差较大,且在一定意义上挤占了优质的保费资源,导致销售人员和保险公司积极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