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牵引器,自2015年首次提出至今,其内涵在不断深化中丰富,每年的金融侧重点各有不同。2015年提出“三去一降一补”,2016年强调“继续深化”,2017年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2018年提出“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新导向,并在今年初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
过去三年,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实体金融经济领域成效突出,如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民企创造更平等的营商环境,国企混改批量落地等。与此相辅相成的是政府职能的持续改进,简政放权进一步深化,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
进入2019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聚焦实体经济的同时进一步扩容到金融领域。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新亮点,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将其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升级版中的关键”。当前供给侧改革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三去一降一补”,还包括减税降费、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按照竞争中性原则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等,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动相关领域改革走深走实,防止改革空转、企业无感。至于金融领域,则重点要调整三大结构:一是市场结构,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二是银行结构,增强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和业务比重;三是产品结构,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
聚焦到金融领域,针对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格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的在于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实现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有效融资供给。我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结构性的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度,中小企业在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同时,大型央企等国企又往往享受了过多的金融资源,甚至一些非金融主业的央企也在从事着大量金融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