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创新,是自由贸易区的使命。而在国际港务区片区不断涌现出的制度改革成果和服务创新成果,也是中欧班列“长安号”得以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以舱单归并模式为例,西安的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曾从哈萨克斯坦进口2000吨食用油,采用该模式,报关票据从86票减少为2票,通关费用从30100元降低到700元。
从容缺受理、微警认证到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组织新模式和ATA单证册,制度改革与服务创新的路无止境。截至目前,国际港务区片区两年时间已累计培育创新案例23个,挖掘储备创新案例15个,并有7个案例获选省级优秀案例。制度创新之外,国际港务区片区还投资3900万元,实施了通关一体化建设,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贸易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使跨境贸易便利化大幅提升;此外,9001监管现场让整体通关时间压缩68.2%,无纸化率达到90%以上。
每一项制度创新,都让自贸区运作的效率进一步提升;效率的不断提升,让国际港务区片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记录:7天取得口岸检测线资质、15天全面建成汽车整车进口口岸、80天实现项目从首次对接到专列抵达——以上三项均为全国最快。更高的效率,也就意味着对企业更强的吸引力。物流便利性,一直是企业在迁徙中追逐的核心要素之一。
逐渐成型的物流枢纽吸引来的不仅是制造业,安博物流、浙江传化、苏宁、申通、圆通、京东、中民投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平台龙头企业也相继入驻,为国际港务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仅2018年,国际港务区片区新增企业就达2348家,同比增长64.65%;注册资本725.73亿元,同比增长148.92%;其中外资企业30家,注册资本4.3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