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占款余额将进入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既不会大幅增长,也不会大幅减少,以往那种每年几万亿元人民币增减的情况将非常罕见。2016年外汇占款减额近3万亿元人民币,而2018年只减少了2000多亿元人民币。在我国,外汇占款变化与基础货币投放紧密相关。在2014年之前,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基础货币通过外汇占款被动投放,虽然央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等方式回收一部分,但仍然导致广义货币供应量M2高速增长。2014年以来,外汇储备不再大幅增长,而且出现过大幅减少的情况,因此外汇占款不再是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央行开始通过其他方式投放基础货币。
2015年,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是降准,当年共有5次降准,M2增长率达到13.3%,远高于当年GDP名义增长率。在2016年和2017年,降准的次数少,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人民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央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MLF、PSL等工具投放基础货币,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余额从2015年末的2.7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末的10.2万亿元人民币。2018年,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又变为降准,迄今共5次降准共3.5个百分点。根据近日更新的数据,2月末“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余额为10.1万亿元,一年多时间里上下波动,没有明显增长。
在外汇占款余额进入比较稳定的状态之后,央行的货币发行机制也会变得比较稳定,具体为哪种方式还有待观察。今年可能会是降准和MLF等工具结合使用。准备金率下调还有一定空间,但比起前几年已经小多了。据此,不少专家预测今年将有大约两次降准,幅度在1-1.5个百分点之间。这个力度并不大,因此,在某些时段还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MLF等工具释放流动性。
从各方面情况来看,今年各政策执行部门将认真地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而不是不顾一切地稳增长。例如,今年赤字率拟安排2.8%,并不像一些人设想的那样达到甚至超过3%;在强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同时,并没有放松监管。货币政策实施中也将体现这一原则,降准的幅度不会太大,通过MLF等工具投放的流动性也不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