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下行之时,一些中小企业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中国这样一种不平等的非中性竞争环境里,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机制体制深层次的原因。我们的银政关系、银企关系,天生导致金融资源偏向于政府和国有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目前中央所作出的一系列部署,能够在今年得到有效缓解。关于资金的可获得性和资金成本,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勾画好蓝图,强调相关政策措施,肯定会起到效果。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真正落实扶持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民企十八条”,真正做到实施竞争中性原则,消除因为所有制因素导致的融资偏向性的流向格局;,借鉴西方一些做法,解决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时遇到的信息不对称性问题。通过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助力中小企业融资,建立中小企业征信体系。根据供货链、价值链等信息提高融资信息的获得性,解决融资中信息不对称和抵押品缺失的问题。这两点我国目前都在做,而且已经做得不错;中小企业一定要在这一轮大调整大波动中,建立正确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战略。很多企业资金出现问题,不是简单因为融资难,而在于过度扩展,内部治理结构严重缺失,同时战略存在严重问题。
我们不可能永远解决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难问题。毫无疑问,中小企业大部分要以内源性融资为主体;第二,我们采取的很多举措并不是常态化举措,不可能起到一劳永逸的效应。此外,举措要产生效益也需要一定的过程。地方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导致过度举债和隐性举债。目前我们要做的,一是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要求债务暴露,不能隐性化;二是对债务进行追责考核,建立一整套新的约束体系。
目前中国的政府债务率跟其他国家比,并不算很高。而且,在经济发展相对趋缓时,通过政府举债拉动整个市场主体的投资和消费,从而使得宏观经济出现良性循环,在理论和实践上证明有效。所以不能简单因为债务问题,就进行过度控制。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今年的宏观债务率从以往要求的“下降”变成了“相对稳定”。与此同时,在中央和地方财权分配上,开始大幅度向地方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