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基金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强大的股东背景,外加大佬肖风坐镇加持,浙商基金曾经被寄予厚望,业界期待着这家小公募基金公司实现逆袭的一天,但令人失望的是,浙商基金近两年的发展轨迹已走入下坡路。让浙商基金去年的成绩单浮出水面,超2000万元的亏损额,透露出该公司正面临生存困境。直观上看,这与浙商基金规模缩水、业绩不佳以及开年吃罚单等因素有关,但也恐与浙商基金一直以来未能落地的股权转让不无关系。下一步,浙商基金如何扭转局面,也打上了新的问号。
交出超2000万元亏损成绩单
受2018年A股持续低迷的影响,虽然其他已经公布年度净利润指标的基金公司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净利润下滑,但基本保持盈利状态。中信建投基金2018年净利润同比下滑71.05%,但仍盈利2588.36万元。申万菱信基金2018年净利润缩水超五成,但也实现了7911.26万元的盈利。
而作为“老十家”的华夏基金和富国基金在2018年度净利润的下滑幅度则相对较小。其中,华夏基金净利润为11.4亿元,同比减少16.61%。富国基金净利润为7.04亿元,同比下降3.03%。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19日,已经公布2018年净利润数据的公募基金中,浙商基金净利润下滑程度最大,而且是唯一一家由盈转亏的基金公司。
除2018年外,浙商基金自成立以来,大部分年度的净利润均处在亏损状态。Wind数据显示,浙商基金成立于2010年10月,2010-2014年期间,浙商基金每年的净利润均亏损超2000万元。2015年后,亏损程度开始收窄,2016年和2017年,浙商基金扭亏为盈,分别实现681.25万元和978.35万元的盈利,然而,这一向好的发展势头却又在2018年止步。
一般情况下,基金公司的净利润与管理费,即规模直接挂钩,此外,对于成立时间较短的新基金公司以及规模不大的中小型基金公司来说,产品的推广宣传以及开辟渠道的费用也会相对较大。他表示,当前公募基金市场竞争激烈,新基金公司缺乏业绩和口碑的积累,往往需要更大的成本去进行产品推广。中小型基金公司则由于规模较小,在借助渠道销售等方面也会付出更高比例的渠道费。而上述两者均缺少足够的管理费收入来实现大额盈利。因此,基金公司在成立初期以及规模较小时,就可能出现净利润不足甚至亏损的情况。
规模如坐“过山车”
正如上述人士所说,近两年规模的缩水严重或为浙商基金2018年净利润的亏损埋下了伏笔。浙商基金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曾在2017年一季度末达到609.66亿元的巅峰,在这之后,除2018年三季度出现4.57亿元的较小增长外,一直处于缩水的状态。其中,2017年上半年末至2018年上半年末的一年时间内,浙商基金就连续四个季度规模减少超10%。
截至2018年末,浙商基金规模仅为213.6亿元,较巅峰时期规模减少396.06亿元,缩水64.96%。一位第三方机构研究员表示,按照当前浙商基金平均管理费率约为0.59%,基金公司的收入能达到一半来测算,近400亿元的规模缩水,意味着超千万收入的损失。
那么,为何会出现如此大比例且快速的规模缩水?这还要从浙商基金规模的增长历程来看。2011年5月,浙商基金成立了旗下首只基金浙商聚潮产业成长,并在当年二季度末规模达到12.67亿元。在此后的四年间,虽然产品数量递增至4只,但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浙商基金旗下公募基金规模仅余4.18亿元。
而另一次规模的突飞猛进是在2017年一季度,成立于2016年12月的货币基金浙商日添金首募规模为2.01亿元,刚超过2亿元的成立线,但在2017年一季度末,这只产品的规模就暴涨至453.53亿元。同期,浙商惠享纯债、浙商惠南纯债等多只债基也规模大增,直接助推浙商基金达到上文提及的609.66亿元的巅峰。彼时,浙商基金的规模排名也从2016年末的78名跃升至2017年一季度末的37名。
股权变更交易停摆逾四年
随着银行渠道门槛的增高,中小型基金公司如果没有良好股东和渠道背景,很可能在一开始就面临困局。缺乏历史业绩和明星基金经理、品牌辨识度低、管理粗糙等因素也是中小型基金公司和新基金公司突围的难点。就当前市场环境下,打造特色品牌和独特风格可能是该类型基金公司突围的一个方向。“如曾经凭借定增突围的九泰基金和财通基金,如今正在布局MSCI产品的中金基金等。也可以通过专注某一投资方向,如前海开源基金等。”
相关研究报告
基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基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基金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