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传统互联网技术外,如大数据、云计算、知识图谱、生物识别、机器学习等创新技术也在金融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为金融基础设施以及证券、保险、贷款等基础金融业务的效率和成本改善、服务和体系升级,发挥了重要价值。
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提升和信息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形成以人民银行支付体系为主,以地方和产业等分支结算体系为补充的实时支付体系。伴随生物识别等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互联网移动支付在服务频次上已超过银行内支付和卡支付等传统支付方式,单笔支付成本极大降低。支付体系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为社会资金的高效周转和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提供了良好支撑。支付体系结构化升级和非现金支付进一步覆盖,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也为反洗钱、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防范和控制提供了平台和基础。
助推支付基础设施—清结算系统完善升级。以大小额实时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为代表的人民银行支付体系,不断优化升级,服务能力有效提升,近三年支付笔数增长率分别为53.74%、33.58%、53.44%。同时,支付系统的时效性方面,也逐步从日内限时结算向24小时结算方向发展升级。分支结算体系方面,银行卡跨行支付、农信银支付清算、人民币跨境支付等系统先后上线运行,农信银行支付清算系统近三年增速更是高达156%、193%、99%。
电子支付高速发展,引领国际水平。电子支付作为本轮新产业和新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作为本轮支付产业升级的先锋,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剔除红包等娱乐性活动)近三年保持着119%、99%、75%的超高增速。移动电子支付方面,指纹支付、语音支付、人脸支付等技术逐步成熟,在技术和模式上引领世界水平,并借助我国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和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成功向东南亚地区输出,向欧美地区渗透。
银行业支付改革,业务增速提升。受电子支付行业冲击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业务增长影响,银行业也先后开展支付业务改革,降低乃至免除支付手续费,优化内部支付系统,提升服务时效性,针对个人小额业务,目前已基本全部实现实时支付。受此影响,银行业行内支付业务和银行卡跨行支付业务三年内分别从143亿笔、118亿笔增长至323亿笔和293亿笔,增长速度大幅提升,实现超额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