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市场的破冰修复,到实体经济的内生复苏,仍需要一定时日,同时外部风险或将反复起落,因此“稳增长”政策仍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聚焦内部,复苏进程尚在中途。本轮中国经济筑底,恰与“减速增质”的转型大周期相叠加政策传导,经济企稳,内生动力复苏,改革红利引导长周期反弹。正如上文所述,2018年7月至今,中国经济刚由第一阶段走入第二阶段,政策效力的提升有望促使中国经济从一季度开始渐次企稳。但是,实体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修复仍需时日。
长期来看,2018年工业利润增速的下滑,以及当前“高库存+低PMI”的现状,都将对2019年制造业投资产生滞后压力。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的下降,则将对2019年消费引擎产生滞后压力。由此,在“稳增长”政策的支撑下,2019年总需求虽将大概率企稳,但是尚难开启内生的强劲反弹。有鉴于此,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国金融经济的企稳依然不能缺少“稳增长”政策。
放眼全球,风险下降空间有限。2019年1月以来,随着数轮中美经贸磋商的开展,中美贸易摩擦局势缓和,是当前中美两国市场情绪好转的主要原因。但是,基于长期视角,两大变化趋势不改,制约了外部风险下行的空间。第一,全球总需求走向低迷。2018年贸易摩擦已经扭转了全球复苏提速的趋势,使其陷入踌躇困局。2019年,在民粹势力冲击之下,欧洲一体化将面临巨大挑战,区域增长前景已遭欧央行调降。而受制于国内白热化的政治博弈,特朗普政府难以用大规模基建接力正在迅速消退的减税红利,美国经济料将迈入周期拐点。第二,中美经贸博弈预计将“短期缓和、长期延续”。
从全局视角来看,“稳增长”是2019年中国经济政策体系的支柱。“促改革”层面,对于金融供给侧改革,“稳增长”至关重要。一是修复风险偏好,保障金融市场的风险定价功能正常运行,从而支持直接融资、股权融资的较快发展。二是适度扩大内需,在实体经济形成优质的投融资标的,进而吸引资金脱离“金融空转”,流向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