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吸引外资力度,进一步放宽金融市场准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允许更多领域实行外资独资经营;加快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提高政策透明度和执行一致性,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公正市场环境,加强外商合法权益保护。加快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较少提及,也意味着中国更将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
中国将在农业、采矿业、制造业、服务业领域推出更加开放的措施,允许更多领域实行外资独资经营。今年将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继续在自贸试验区进行扩大开放的先行先试。对于鼓励类项目将继续享受进口设备免征关税、工业用地优惠政策,西部地区鼓励类项目继续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
再者,一方面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即全面清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领域的对外资单独设置的准入限制,确保市场准入内外资标准一致;另一方面,对外资实行准入后的国民待遇,即推进在政府采购、标准制定、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资质许可、注册登记、上市融资等方面给予外资企业公平待遇。
投资方面的国民待遇原则本来针对的是准入后,准入前国民待遇是美国前几年力主推进的新理念。彼时,中美双方就此达成一致,重启了双边投资协定谈判(BIT)。由于BIT的核心是投资保护,加上准入前国民待遇,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投资协定和相关谈判就可以称为推动金融市场准入的途径。
2018年,在世界跨国投资复苏缓慢、国际贸易关系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利用外资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了1350亿美元(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增长了3%。同时,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增长了将近70%。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及时采取措施,推进大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