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利率水平普遍低于发展中国家,呈现出“资金洼地”特征;我国京沪深等经济发达地区也是如此,货币利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资金洼地”现象是一个客观、稳定的存在,这一现象体现了资金“嫌贫爱富”的逐利本性。“洼地”的资金向高利率地区流动,国家间需考虑汇率锁定成本,地区间需考虑风险溢价,往往是最终的实际利率和本地区原本的利率水平基本相当。
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的利率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甚至是偏低的,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下,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引导利率下行应慎重。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的“黄金法则”,长期利率水平等于一国GDP增速。目前我国贷款基础利率(LPR)为4.31%,一般贷款平均利率为5.76%,均低于名义GDP增速。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货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货币长期利率收敛于中性利率,即充分就业时的利率。统计表明,新兴市场国家中性利率约低于GDP增长率4个百分点。按我国6.9%的GDP增长率推算,中性利率约为2.9%,加2%的通胀,名义中性利率为4.9%,我国国债收益率水平和贷款基础利率均低于名义中性利率。三是和人均GDP水平与我国接近的巴西、墨西哥、俄罗斯等国相比,我国市场利率水平是最低的。
理论上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可以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但由于目前利率水平实际上是偏低的,加之汇率和外汇储备稳定方面的考量,要避免货币政策过于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