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随着主要发达国家央行相继转“鸽”,我国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灵活度进一步增加,预计央行一方面会继续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通过定向降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一定会继续降准,降息是可期的。降息只是存在一种可能性,并不是板上钉钉。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货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今年货币降息可能性比去年要高,但不降息也是说得过去的。从国际情况来看,一些国家已加入降息队列。如2月7日,印度央行突然宣布降息,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6.25%,打响新年降息第一枪。分析认为,或有更多国家跟进放松货币政策,这给我国降息增加了可能性。
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降息,确实让我们降息阻力减小。但实际上从资产来看,我们的利率不算高,基准利率和其他国家基本利率不具有可比性,影响我们最多的主要来自发达国家。降息可期,但要从外部与国内环境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美联储有可能提前结束加息周期;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存,通胀总体可控,降息有空间和可能性。
但降息的时间和路径在市场上还存在一些分歧。从短期来看,直接调整法定存贷款利率可能性较小。应进一步观察包括宏观经济、投资和消费数据,CPI、PPI的走势等,把降息跟利率市场化相结合来看,进一步发挥央行政策利率对市场的引导作用。
在央行2019年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解读吹风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回应“是否有可能降息”时称: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以及从利率市场化推进的进程这两个角度看,我们可以多关注实际的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