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宣布将实施TMLF,定向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放贷款。央行当时已明确,定向中期借贷便利资金可使用三年,操作利率比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即3.15%。2575亿元的操作金额总体适度,最为关键是TMLF期限在续作的情况下可达三年。
TMLF成本较MLF优惠15个基点,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有助于降低金融银行负债成本,市场因此普遍将央行此举看成是“定向降息”或“结构性降息”。但实际上,TMLF利率虽相对优惠,却非传统意义上的降息。根据光大证券固收研究张旭团队的分析,TMLF仅仅设定了其与MLF之间的利差即15个基点,却并没有对当前的任何利率进行调整,所以并不能够以传统意义的“降息”来理解。与此同时,TMLF的操作对象为符合相关条件并提出申请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定向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的意图非常明确。
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看,TMLF具备精准、低成本特点。更重要的是,TMLF提供了一个激励相容机制,也就是只有为小微企业或民营企业放贷的银行,才能来拿这个所谓低成本、期限较长的“棒棒糖”。另外,需要注意的是,TMLF解决了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对信贷投放的约束。央行的流动性投放更多为短期操作,银行的负债期限偏短,流动性指标不易达标,TMLF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该期限问题。
从央行公告的表述来看,“2019年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2019年一季度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意味着2019年一季度大概率不再开展TMLF操作,TMLF的操作频率是一季度一次,意味着TMLF并不会成为中长期流动性投放主力,降准仍然存在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央行实施首次降准后,1月,DR001下行至1.43%左右,隔夜回购利率与政策利率出现倒挂,被市场视为是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标志:资金在银行间堆积,无法流向实体经济。在现在的情况下,银行向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投放资金,不仅需要占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的额度,还需要提高风险资本占比,这使得不少银行对此兴致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