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金融财政改革的逻辑本质是公共风险逻辑,也就是以公共风险为导向的财政改革经历了放权、分权、治权三个阶段,成为计划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国家治理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牵引整个改革,又为整个改革提供支撑。财政改革与对外开放相互推动,参与全球治理的大国财政职能凸显,防范全球公共风险,成为新时代财政改革主题。
40年来,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金融财税体制改革事实上存在着一条上下贯通的主线索,这就是伴随着由经济体制改革走向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不断地对财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进行适应性变革:以“财政公共化”匹配“经济市场化”,以“财政现代化”匹配“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公共财政体制”匹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现代财政制度”匹配“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这是我们从这一适应性改革历程中可以获得的基本经验。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实践之所以总体上是成功的,从根本上说,是我们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深刻认知并严格遵从了财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谋划并推进改革。这些客观规律可以概括为:经济市场化必然带来财政公共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和决定着财政现代化;搞市场经济,就必须搞公共财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必须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作为基础和重要支柱。
回顾财税改革近40年历程,不难发现一个最基本特征就是呈现市场化方向、法治化手段、国际化视野、科学化理念。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财税改革作为经济体制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突破口,对市场化改革起着关键性、支撑性和先导性作用。随着财税被提到国家治理的新高度,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必须遵循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基本规律,做到财政制度的法治化、国际化和科学性。因此未来必须要加快现代财税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