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自2017年开始,香港保险市场开始降温。2017年全年由内地访客带来的新造保单保费为508亿港元,同比下降了30%。今年以来,内地访客在香港购买保险的保费下降之势仍在持续,但降幅有所收窄。一季度,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同比下降了37.1%;上半年,这一降幅为26.6%;前三季度,降幅为15.8%。“由于理赔难、退保亏、法律风险大,还有代理乱象等问题,香港保险或许会迎来降温潮。”除了客观问题,内地保险公司业务的规范也带走了一部分客源,从外部给了香港保险一些压力。
分红优势削减
香港保险的分红优势正逐渐减退。“很多人觉得,消费型保险是交出去的钱,虽然保费少一些,但是如果不出险的话,钱就打水漂了,相比储蓄型保险,到了一定时期还能返还,甚至还有利息,感觉就不亏。”有保险专家表示,保险首要功能就是保障,在选择充足保障的前提下,再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去决定到底是选消费型的还是储蓄型的,而不是本末倒置地去看能不能拿回本金。
港险分红的本质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分红险计划书就好比商业计划书,部分港险经纪人会忽悠港险收益多高多赚,有的更是把收益吹到了8%,但实际上他只算了收益,没有算上保费、利息、通胀、汇率等成本。细算下来,很多险种只能大致保本,有的甚至还会亏。以港险分红保单为例,保单的现金价值分为保证和非保证两部分,非保证部分是不确定的,保险公司并不会100%做到分红履约。
如今,面临着严监管的寿险行业,也正在进行着“保险姓保,回归本源”的大变局。自2016年起,偿二代正式实施,一路高歌猛进的万能险业务也因在资本市场的诸种表现被诉诸报端,系列针对中短期存续产品的政策接连下发,资产驱动负债模式被动谢幕,以健康险为主流的新的竞争格局形成。
2017年,保险业增速同比下降9.34个百分点。其中,普通寿险业务规模保费占比47.2%,较去年底上升11.1个百分点;万能险保费规模占比19.95%,下降16.9个百分点;分红险31.05%,上升7.3个百分点。同时,寿险业务机构也在进一步调整,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15355.12亿元,同比增长10.66%。其中,新单期交业务5772.17亿元,同比增长35.71%,占新单业务的37.59%。2017年保监会开出了47张罚单,各地保监局出具了878张罚单,总计925张罚单,罚没金额超过1亿元,高压下,行业发展亦呈现新的态势。
理赔成本高企
在对比两地的保险时,王琴发现,订立保险合同投保人要针对保单告知自己情况。内地保险实行有限告知,问到的才说,不问可以不说,就算以后被查出来保险公司也要赔。而香港保险则是无限告知,投保人必须告知所有身体所有状况,否则保险公司不赔付。
而且,真得病需要理赔时,手续相当繁琐,比如,你要去拿港险理赔金,就要涉及两地对医疗诊断、凭证的互认和医疗费用的核算的不同;必须通过律师办理法律文书等。“香港保险在条款上对投保人没有保护,如果发生保险纠纷,香港保险公司具有极大话语权。”
如果在香港购买的保险,当发生纠纷时,内地投保人可以向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申请,如果协调无果,必须在香港找律师打官司,需要投保人承担经济费用和时间损失。
“香港律师费用较高,资浅律师3000港币/小时,资深律师5000港币/小时。”有保险人士介绍,算上交通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诸多成本,投保人并不一定划算。
并且购买香港保险时,投保人必须亲自到香港办理手续,同时提供入境记录,还需录制视频作为投保证据,否则保单无效。
相关研究报告
保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保险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保险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