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不良资产规模步入上升周期,业内首先归因于宏观政策效应。随着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的推进,不少传统产业持续做起减法,导致钢铁、玻璃等过剩产能产业链激荡。以*ST抚钢为例,截至今年3季度,该公司逾期未偿还的借款和应付票据金额已经合计高达19亿元,其中应付票据8亿元,借款11亿元。面对新的周期裹挟,公司方面表示,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长保持在中低速水平,国内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发展方式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长期积累的矛盾,将长期影响特殊钢行业,公司仍要面对长期挑战。
地产行业的持续调控以及由此带来的行业洗牌,也成为中国不良资产规模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在此前连续十数年的周期内,房地产市场的爆发性增长,支持了中国金融体系规模和财政收入的快速扩张,这被部分学者称为“房信贷”及“房财政”。目前银行体系内的“直接房信贷”或超30万亿元规模。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就在大量金融资产聚集在房地产领域的背景下,地产行业洗牌季启幕,明显表征之一就是,企业融资成本快速上升。虽然有中国平安的信用背书,华夏幸福日前发行的境外债券票面利率已达9%,华远地产外币融资工具的票面利率已经超过10%。房企融资利率走高,体现出房企融资成本之高和难度之大。
实际上,地产不良一直是中国不良资产行业的大头。包括地方性AMC在内,当前我国房地产相关的不良资产或超万亿规模。随着严监管的持续推进,将会加剧不良资产的暴露,导致不少过去潜伏的不良资产浮出水面。此外,二级市场的估值调整,以及由此带来的股权质押风险,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也正成为滋生不良资产的温床。作为我国首批地方AMC机构,以前,市场普遍认为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的资信能力比较强,但是近年来不小比例却都在变成不良资产。国厚资产日前便启动股权质押类不良资产相关业务,以期纾困民营企业、重新激活流动性。
2018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96万亿元,较2017年末增加0.25万亿元。根据业内测算,加之3.4万亿元关注类贷款、资产管理公司已购入的名义价值4万亿元规模的坏账,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不良资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