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靠的是民营企业补上了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国企和民企是相得益彰的,不是零和游戏。从现实来看,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大,最主要的问题是民营企业信心下降,要补上。对于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需要建立金融长效机制。
如果不是融资一时陷入困境,这家位于深圳的汽车电气生产上市企业,应该正在着手铺生产线,加班加点赶制海外某一线整车品牌超过十亿欧元的订单。然而,今年上半年,它的主要负责人却忙着辗转于政府、银行,希望获得更多的资金,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支持他完成中长期的转型和金融创新项目。如果不能按期交货,整个项目就要推迟。
从传统的安防行业应用转向物联网、人工智能,需要投入成本,更需要时间,但我的压力在于如何拿到流动性。通过厂房抵押,还有一些贷款要求用大股东个人的资产去担保,企业是有限责任公司,用个人资产去担保,相当于把我个人家庭的无限责任放大了,最终审批没通过。
同样是轻资产的科技类企业,企业长期融资渠道太少,即使去银行很少有超过1年期的贷款,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目前的解决方案就是在某家银行贷款到期之前,安排另一家银行,但是有时候银行银根缩紧,没有贷款给企业,那时候企业的经营压力就大一些。
面临同样问题的企业不在少数,尤其是一些新经济、科技类的公司,因为轻资产、缺乏抵押品,去银行贷款不仅难而且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