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与日本银行签署了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34000亿日元的中日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早在2002年左右,中日之间就签署过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但该协议当时的融通上限在3300亿日元,且在2013年左右失效,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1998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而此次中日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不仅在规模上进一步扩大,而且绕开了美元,有助于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贸易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在中日贸易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中日货币互换为两国企业贸易结算提供了金融便利工具,有助于降低中日汇兑成本和汇率风险。货币互换作为离岸市场流动性的补充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政策工具稳定汇率波动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曾先后与欧盟、瑞士、加拿大、英格兰和日本等央行签署了临时美元互换协议,并于2013年达成了长期、无限额的多边货币互换体系。美联储通过货币互换协议缓解了美元资产大规模抛售造成的流动性短缺,有效稳定了国际金融市场,并维持了美元主要储备货币地位。
中国香港是货币互换规模最大、续签次数最多的地区,金额现已达到4000亿人民币/4700亿港币。货币互换协议提供了备用外汇额度,有利于推动香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增长,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货币互换作为流动性短缺情况下的有效流动性来源,也有利于稳定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汇率波动。
不仅如此,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更愿意主动扩大与中国实现货币互换。阿根廷央行宣布,与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规模扩大近一倍,达到1300亿元人民币(187亿美元)。2018年阿根廷遭遇严重旱灾以及本币汇率危机,加上美联储加息后美元指数不断走高,令投资者担心该国2019年能否偿付国际债务。联合资信分析称,阿根廷与中国货币互换协议规模的扩大或将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对于阿根廷经济和主权信用的信心。